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9/22 9:03:00 來源:中國網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阿魯科爾沁草原上60萬畝紫花苜蓿長勢喜人,牧民魯日布告訴記者,雖然他在這個全國集中連片種植規模*的優質牧草示范基地里只有“巴掌大的一塊地方”,但增草增畜使他家增產增收,成了遠近聞名的“百萬富翁”。
阿魯科爾沁草原上60萬畝紫花苜蓿長勢喜人,牧民魯日布告訴記者,雖然他在這個全國集中連片種植規模*的優質牧草示范基地里只有“巴掌大的一塊地方”,但增草增畜使他家增產增收,成了遠近聞名的“百萬富翁”。
內蒙古是國家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為適應保護草原生態、實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新要求,內蒙古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發展建設型畜牧業,實現畜牧業穩定發展、畜產品穩定供應和牧民穩定增收。魯日布家所在草原十年九旱,過去2000畝天然草場只能供自家牛羊吃兩個月,每年都要再花錢買草,辛苦一年收入無幾,遇到災年則陷入虧損。走建設型畜牧業的路子后,魯日布拿出全部牧場率先試種苜蓿,畝效益超過1000元。如今,魯日布租種苜蓿面積已擴大到4000多畝。
加強飼草料基地建設,通過高產的人工草場修養和釋放天然草場的生產力。內蒙古將10.2億畝可利用草原全部納入生態保護補助范圍,其中階段性禁牧4.04億畝,草畜平衡6.16億畝,涵蓋了所有牧區和半農半牧區。在此基礎上,自治區規劃用二十分之一的草原即5000萬畝建設“人工草場”,建設重點是推廣苜蓿種植,打造草畜平衡的升級版。
加強畜群建設,通過調整農區牧區畜群結構保證畜產品供應。農區主抓增加牲畜頭數,扶持繁育專業大戶,推廣三元雜交、兩年三胎、一胎多羔技術路線。牧區主抓提高牲畜單產,對呼倫貝爾、烏珠穆沁和蘇尼特等三大蒙古羊品系提純復壯,推廣“早接羔、早出欄”,推進奶牛、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統計顯示,自實行百萬頭奶牛、百萬頭肉牛和千萬只肉羊“雙百千萬”高產創建工程以來,地方品種成年公母羊體重分別達到70公斤和50公斤以上,均達到二級標準。改良后的西門塔爾肉牛體重增加30公斤以上。
加強牲畜棚圈、儲草棚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牧區生態家庭牧場和農區規模養殖場提高畜牧業的比較效益。呼和浩特通過“企業暖場”、“政府捧場”、“奶農入場”等措施,規模化牧場建設日新月異,計劃到2015年基本取消散養戶。伊利集團大力推廣“公司+規范化牧場園區”模式,在全國自建、合建牧場1415座。各旗縣全力支持龍頭企業牧場用地,并在市財政為規模化牧場每頭奶牛補貼2000元的基礎上追加補貼。
建設型畜牧業使內蒙古牧區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肉、增綠又增收。2013年牧業年度,內蒙古牲畜存欄達到1.15億頭只,連續9年超過1億頭只,牛羊肉實現穩定增長。上半年,農牧民來自畜牧業的現金收入同比增長14.7%。與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分牧區牧草高度偏高4至25厘米,草原植被覆蓋度達到45%,比兩年前提高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