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7/25 21:11: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微山縣地處山東省南部,境內微山湖是我國北方*的淡水湖,面積1266平方公里,湖岸線長達306公里,有100多平方公里的灘涂退水地,飼草資源豐富,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微山縣充分利用湖區資源優勢,加快養殖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地方品牌,依法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行為,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畜牧業生產實現了持續、健康、穩步發展態勢。
打造特色畜牧養殖大縣。立足湖區資源優勢,突出抓好生態肉鴨養殖加工產業化,生豬、蛋禽規模養殖及食草畜禽、特種動物養殖這一主線,科學規劃打造肉蛋鴨養殖區、麻鴨生態養殖區、生豬養殖區、蛋雞養殖區、特種皮毛動物養殖區等一批特色畜牧業專業區域,突出規模化生產、標準化養殖、產業化發展,不斷增強畜牧產業發展后勁。2012年畜牧業產值達到21.05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30.28%。雨潤、綠源集團等大型龍頭企業已相繼入駐微山。至2012年底,全縣肉鴨養殖大棚已發展到1560座,鴨產品加工企業達233家,肉鴨宰殺龍頭企業4家,肉鴨年養殖量已達到3300萬只,日宰殺能力達到10萬只。特種動物飼養量達52萬只,其中出欄千頭的飼養大戶127戶。
加快推進標準化、產業化進程。抓住國家政策機遇,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落實好在建扶持項目,通過項目帶動提升我縣畜牧業標準化水平。2011年以來,完成了12處生豬標準化養殖場改擴建項目,微山正為養殖有限公司、微山驩城美諾牧業等被授予*、省級標準化示范場稱號,微山正為養殖有限公司取得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微山佳牧養殖專業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省畜牧獸醫局確定為第一批畜牧獸醫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目前,全縣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0%以上。今年以來,新建高標準養殖基地5處,新增規模養殖戶13戶,其中,歡城六旺養殖專業合作社肉鴨養殖基地存欄肉鴨10萬只,馬坡百思福肉鴨養殖基地肉鴨存欄量達到30萬只,付村瑞豐生態野豬繁育基地年出欄商品野豬5500余頭。
打造地方優質特色品牌。加大了對地方水禽良種微山麻鴨品種資源的保護與開發,著力實施了微山麻鴨原種場種質資源保護及微山麻鴨保種工程兩個重點項目。2011年,對微山麻鴨原種場按照省級標準化原種場要求進行了標準化改擴建,建設完成了500平方米高標準鋼結構鴨舍,進行了鴨舍室內水泥地面、運動水池、圍墻等輔助設施建設。依托原種場累計孵化微山麻鴨種蛋9萬枚,分批向保護區投放鴨苗40000余只,原種場保種量達到4000只。下半年,縣政府將向保護區無償投放微山麻鴨鴨苗8萬只,擴大微山麻鴨的保種量。積極申報了微山麻鴨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對微山麻鴨活體、微山麻鴨產品、微山麻鴨蛋3個品種進行了商標設計及注冊,2011年,國家工商總局批準注冊了“微山麻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微山麻鴨被省畜牧獸醫局評為山東省“十大”地方畜禽品種品牌,微山湖松花蛋評為山東省“十大”傳統地方畜產品名吃。微山麻鴨保種工程項目被農業部列入*種質資源保護項目。結合南水北調治污形勢,制訂了微山麻鴨養殖規劃,科學劃定保護區范圍,規劃建成了歡城朱梅集村、留莊湖西頭村、留莊北羊莊村3處良種養殖繁育基地。以地方優質資源微山麻鴨招商引資,加快實施與山東天諾雅集團合作進行的微山麻鴨產業鏈項目。不斷加強對微山麻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宣傳力度,與我縣14家畜禽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簽訂了首批“微山麻鴨”商標授權協議。
畜牧業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突出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為畜牧業安全發展保駕護航。狠抓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不斷健全縣、鄉、村三級防控網絡,強化冷鏈建設及免疫源頭管理,加強對強制免疫動物疫病疫苗運輸、保存和使用過程的監管,確保疫苗質量和免疫效果,確保免疫密度達到100%。2007年以來,連年被市畜牧獸醫局表彰為“全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先進縣”。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加大養殖投入品及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加強了動物產地檢疫、屠宰檢疫、駐場(點)同步檢疫、流通環節監管,確保檢疫率達到100%。突出源頭治理,狠抓畜禽養殖環節監管,全面落實質量安全承諾制度。認真落實畜禽飼養場掛牌監管制度,對全縣24家較大規模養殖場采取“一對一”監管。強化流通環節監管,實行日常巡查與檢疫監管相結合,推行動物防疫條件審核和索證驗證制度。全面推行獸藥GSP即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實行可追溯管理,現已通過省級認證27家。積極推行無公害畜產品認證,目前已有3家通過認證,14家正在著手開展認證。有針對性開展了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排查、“瘦肉精”、“蘇丹紅”等專項抽檢監測和獸藥殘留監測活動。今年來累計收繳清理各類假劣違禁獸藥飼料427瓶(袋、支)、228公斤,立案查處違法經營案件2例;累計檢查畜禽養殖屠宰企業和飼料獸藥生產經營企業(業戶)568家,有效保障了畜產品質量安全。
深入推進南水北調沿線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按照實施方案和治理方案要求,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加大清理整治執法力度。目前,全縣南水北調核心區及河道大堤內已完成151家畜禽養殖場(戶)關閉清理及畜禽處置工作;南水北調核心區及河道大堤外兩側1公里范圍內已完成232處畜禽養殖場(戶)治理改造。為鞏固前期治理成果,加大日常巡查監管力度,嚴防“復養”和“反彈”。同時,結合各鄉鎮的養殖特點,科學制定畜禽養殖布局規劃,合理調整安排畜禽養殖用地,積極開展“退村進區”工程,實行相對封閉、統一管理,實現畜禽養殖“零排放、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