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6/6 8:56:00 來源:中國禽病網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受H7N9禽流感疫情沖擊,公司種禽損失將近400萬元。這一數字顯然和政府的補助金相差甚遠。“幾年的心血,短短兩個月就付諸東流了。”不過,陳文杰表示,“政府雪中送炭,可以緩解資金上的困難。”
前些天,象山文杰大白鵝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文杰忙著準備材料,向寧波有關部門申報種鵝補助資金。按照相關規定,他將拿到100多萬元的補貼。
受H7N9禽流感疫情沖擊,公司種禽損失將近400萬元。這一數字顯然和政府的補助金相差甚遠。“幾年的心血,短短兩個月就付諸東流了。”不過,陳文杰表示,“政府雪中送炭,可以緩解資金上的困難。”
按照4月出臺的《關于扶持家禽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市、縣兩級政府將出資2800多萬元,為雞鴨鵝“保種”,防止禽類產品后市“斷檔”,價格猛漲,陷入“禽貴傷民”的怪圈。
然而,種禽補貼政策,并不能惠及中小種禽養殖戶。
“能不能拿補助,關鍵在于有沒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說起補助,飼養了8500只種鵝的張學良有一肚子的委屈。他說,辦一張許可證,先得有防疫合格證、土地審批證、中級獸醫資格證,一樣都不能少。早在三年前,老張就開始張羅著辦證,可因為養殖環境問題,始終未能如愿。
采訪中,一些養殖戶表示,政策的著力點在于保護種禽,對肉禽的扶持力度相當有限。
據了解,全市范圍內僅慈溪、余姚、北侖等地出臺了政策,對一定規模以上的肉雞肉鴨養殖場(戶)進行補助。
余姚格格生態家禽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馮錫軍告訴記者,一只雞一天的飼料成本就要0.5元,每只一元的補助實在少了點。
面對養殖戶的種種要求,政策杠桿“獨木難支”。業內人士表示,家禽養殖業關系廣大養殖戶的增收,更關系著千家萬戶的“菜籃子”,下一步應該通過推行政策性保險、建立專項基金等辦法,維護家禽養殖業健康穩定發展。
據了解,早在2006年,政府就曾推出過政策性保險,保費由政府出65%,農業龍頭企業和養殖戶共同出資35%,養殖戶在遭受臺風、洪水等災害產生損失時,由保險公司進行賠償。可是,這種保險對于養殖戶準入門檻較高,且在發生疫情時難以真正幫到養殖戶。因此,養殖戶的參保熱情并不高。
對此,市禽業協會會長屠友金認為,應該著手建立多元化的家禽養殖業保護機制。首先,政府應該進一步探索政策性養殖業保險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同時,由政府在農業發展資金中每年切出一塊作為補助,與家禽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社或養殖專業戶共同出資,建立應對特定疫病的專項風險基金。政策性保險和風險基金相輔相成,在遇到重大疫情時,以豐補歉,緩解疫情對家禽養殖業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