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4/24 16:25:00 來源:農業部 閱讀數:
一、監測目的
掌握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在動物群體中的來源、宿主范圍、傳播途徑和危害程度;為及時清除動物群體中的H7N9禽流感病原提供科學依據。
二、監測范圍
(一)核心監測區
已發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和經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確診有動物H7N9禽流感陽性的省份。
(二)重點監測區
與核心監測區相鄰的省份。
(三)一般監測區
上述兩類監測區以外的省份。
三、監測對象
雞、水禽(鴨、鵝)和人工飼養的鴿子、鵪鶉等;野生禽類;生豬。
四、監測數量
(一)活禽交易市場
每個市場采集不少于30只家禽的對應血樣、咽喉和泄殖腔拭子,盡可能覆蓋多種家禽和多個攤位。
核心監測區每省采集所有活禽交易市場,重點監測區每個縣(市、區)至少采集1個活禽交易市場,一般監測區每個地(市、州)至少采集1個活禽交易市場。
(二)家禽屠宰場
每個家禽屠宰場采集3個以上家禽群體,每個家禽群體采集30只家禽的對應血樣、咽喉和泄殖腔拭子。
核心監測區每省采集所有家禽屠宰場,重點監測區每省至少采集10個家禽屠宰場,一般監測區每省至少采集5個家禽屠宰場。
(三)家禽養殖場(村)
每個家禽養殖場(村)采集不少于30只家禽的對應血樣、咽喉和泄殖腔拭子,盡可能覆蓋多個養禽舍(戶)。
核心監測區每個縣(市、區)至少采集30個家禽養殖場(村);重點監測區每省至少采集20個家禽養殖場(村);一般監測區每省至少采集10個家禽養殖場(村)。
一旦家禽養殖場(村)采集樣品的病原學檢測結果陽性的,對該場(村)所在縣域的所有家禽養殖場(村)進行監測。
(四)野生禽類棲息地
收集野生禽類新鮮糞便。對能捕獲到的野生禽類采集咽喉和泄殖腔拭子。
(五)生豬屠宰場
每個屠宰場采集生豬鼻腔拭子不少于30份。核心監測區每省至少采集20個屠宰場,重點監測區每省至少采集10個屠宰場,一般監測區每省至少采集5個屠宰場。
(六)其他
各省自行確定上述場點的環境樣品采樣數量。
五、檢測方法
(一)血清學檢測
采用血凝抑制(HI)試驗,檢測血清中H7亞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體。具體操作參照《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技術》(GB/T18936-2003)中HI試驗進行,HI抗體水平≥24,結果判定為陽性。
(二)病原學檢測
采用農業部推薦的RT-PCR或熒光RT-PCR檢測方法,檢測咽喉和泄殖腔拭子樣品H7亞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片段。按照推薦試劑(盒)的使用說明進行。
六、監測時間
力爭2013年4月底前完成。
七、任務分工
農業部獸醫局負責組織實施,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工作協調和數據匯總分析,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負責提供技術支持和診斷試劑供應。
省級獸醫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的監測工作,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病原學檢測工作,市縣兩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血清學檢測工作,也可委托相關單位進行檢測。
八、有關要求
(一)對陽性結果實行快報制度。市縣兩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血清學檢測到陽性樣品,送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病原學檢測,陽性結果2小時內報告同級獸醫主管部門。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1小時內將陽性結果報省級獸醫主管部門和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24小時內將陽性樣品送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1小時內將情況報農業部獸醫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后立即報農業部獸醫局。
(二)對監測情況實行周報告制度。各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每周一10點前通過全國動物疫病監測與疫情信息系統將監測結果匯總報告至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周一12點前將匯總結果報農業部獸醫局,同時抄送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
(三)開展回溯性監測。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和各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對2012年1月以來保存的相關樣品,開展H7亞型禽流感的回溯性監測。
(四)做好樣品采集記錄。規范填寫采樣記錄單,確保記錄真實、準確、可追溯。所有樣品要逐級履行登記、審核、簽字、蓋章制度。
(五)規范處置陽性情況。監測發現陽性的,嚴格按照《動物H7N9禽流感應急處置指南(試行)》進行處置。
聯系方式:
農業部獸醫局
聯系人:吳威,電話:010-59191401,傳真:010-59192861;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聯系人:付雯,電話:010-59194601,傳真:010-59194711;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
聯系人:沈朝建,電話:0532-85648038,傳真:0532-85653716;
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
聯系人:鄧國華,電話:13946057836;傳真:0451-5199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