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4/17 15:47:00 來源:河南經濟報 閱讀數:
近期以來,我國多地出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很多人聞之色變。截至目前,全國共報告7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其中死亡14人。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蘇以及河南等地。目前病例處于散發狀態,尚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
那么,來勢洶洶的H7N9禽流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如何有效預防H7N9禽流感?記者日前進行了走訪調查。
現狀:我省已確診患者病情穩定且未新增病例
4月14日,省衛生廳通報,全省發現兩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這也是我省首次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
“目前兩例患者都在恢復中。”15日下午6時,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領導小組醫療救治組副組長、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馬希濤表示,按照省、市專家組意見,現繼續密切關注病情變化。
“我省成立了省衛生廳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領導小組以及疫情防控組、醫療救治組、專家指導組、后勤保障組和宣傳教育組共5個專業組,明確工作職責,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各項防控工作。”省衛生廳巡視員夏祖昌日前表示,“領導小組要求嚴格值班制度,實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并實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病情日報告制度。目前,我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還迅速啟動了感染性疾病科或發熱門診。”
同時,我省按照“屬地管理、分類指導、集中收治”的原則,共明確151所人感染H7N9禽流感醫療救治定點收治醫院。其中省級4所,負責收治省衛生廳安排轉診的重癥病例;市級34所,縣(市)級113所,負責收治疑似病例、確診病例。
此外,記者還從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用于檢驗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500余份檢測試劑已運抵鄭州市,存放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感實驗室。實驗室收到樣本后通過核酸提取檢測來確定病毒是否為陽性,通常3至5個小時能完成。
對于下一步疫情防控策略和工作重點,夏祖昌介紹說:“目前,省衛生廳已經做好了安排部署,不斷加強領導、監測、救治、溝通以及督察,確保防控工作職責明確,責任到人,全力維護群眾健康安全。”
影響:家禽養殖業遭遇“斷崖式”下跌損失慘重
此前,H7N9禽流感病例主要集中在江浙滬等地,目前卻開始“北飛”,北京、河南先后出現確診病例。一時間,社會上甚至出現了“談禽色變”的現象,讓家禽養殖戶們直呼“傷不起”。
記者日前在鄭州走訪數處市場、養殖場發現,H7N9禽流感疫情來臨之際,我省家禽業正遭受沖擊:農貿市場難覓雞肉身影,活禽店多數關門歇業,禽產品價格下跌、銷售基本停滯,苗雞少人問津,產品積壓較多……
“去年的‘速成雞’事件,對我們養殖業的負面影響還未消除,現在禽流感又從天而降,我們的日子沒法過了。”鄭州一家養殖戶老板向記者抱怨說,“俺養的都是散養雞,以前每天雞蛋都存不住,一早都被搶走,現在雞蛋銷量驟減50%。如果再這樣下去,肯定要虧本。”
除了養殖戶出現虧損之外,相關產業鏈也受到重創。在鄭州市的一家農貿市場,記者采訪發現,平時擁擠不堪的市場如今變得冷冷清清,不少賣活禽的店鋪早已人去樓空。當記者問是不是因為政府規定要停止活禽交易,他們才關門停業時,附近一家賣菜的大姐則向記者反映說:“由于沒有生意,很多店鋪在規定出臺之前就關門走人了。”
在鄭州一些大型超市,記者發現,很多禽肉類產品無人問津。“我們這里的禽產品價格都降了一半,可銷售情況還是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有些市民甚至出現了為避開我們這些展區繞道前行的情況。”某超市銷售員小李愁眉不展地說。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初步估算,這次疫情發生至今全國家禽行業損失接近百億元,波及企業和農戶4400余萬戶,僅雞苗損失每天就達兩三千萬元,活雞損失每天超億元。國內家禽養殖業正陷入實實在在的“倒春寒”境地,陷入全行業危機。
受疫情波及,我省家禽養殖戶是否可以像上海等地享受補貼呢?“目前,省畜牧局正組織有關部門調研疫情對我省家禽養殖業影響。我們將把結果向省政府匯報以決定是否對養殖戶進行補貼。”省畜牧局副巡視員朱立良表示。
支招:科學應對可有效預防H7N9禽流感侵襲
對于如何有效預防H7N9禽流感侵襲,不少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只要大家正確面對,科學應對,就可以有效預防禽流感的侵襲。
專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勤通風換氣;要注意營養,多吃含維生素C的食品,保持良好的體質,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在疫區的人員要戴口罩、勤洗手,尤其避免眼睛、鼻、口接觸禽類。出現打噴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時,要用紙巾、手帕掩蓋口鼻,預防感染他人。此外,還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直接接觸病死禽、畜等。在吃肉或者吃家禽、豬肉產品時,不應吃病死的動物。
此外,專家也提出,吃正常處理和烹調的肉是安全的。“H7N9禽流感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對高溫、紫外線、各種消毒劑都很敏感。在100攝氏度的環境下,兩分鐘就會被消滅,60攝氏度環境下半小時被消滅。”專家表示,只要是從正規渠道進貨的禽類,經過高溫煮熟加工,檢疫是安全的,就可以放心食用。
“因為不了解科學知識,許多人現在都不敢吃禽類。其實禽類、蛋類,一切都可照常吃。”專家指出,“只是千萬記得,一要煮熟,二是最好不要直接接觸活禽。處理沒煮熟的禽類時,記得戴上手套,以防萬一。”
鐘南山院士的弦外之音
“沒有發現H7N9存在人傳人的證據,并不等于H7N9不可能人傳染人。”日前,著名科學家鐘南山做客央視《面對面》節目,針對當前的H7N9禽流感疫情,一席話引發網友高度關注和熱議。
眾所周知,今年4月份以來,H7N9這種新型禽流感病毒引起了全國上下密切關注。不斷增加的確診病例,讓公眾對于未來的疫情發展和走勢倍加關心,應該說,這是公眾基于自身生命健康安全的正常心理應激反應。然而,如果說,相關部門之前的“沒有發現H7N9存在人傳人證據”的說法,還能讓公眾稍許“放心”的話,那么,鐘南山院士的一席話,在很大程度之上,就產生著一種“顛覆”性力量,它沖擊著不少人的心理抵抗能力,讓人對于自身的健康安全的關注更加緊迫。
不過,筆者認為,公眾沒有必要對于鐘南山院士之語反應過度。因為,兩種看似針對性極強的說法,并不存在著矛盾對立。相關部門“沒有發現H7N9存在人傳人的證據”一說,陳述的確是當下H7N9禽流感疫情監測的一個事實,筆者也相信,這起碼是截至目前經過科學印證的實事求是的一個結論。但反觀鐘南山院士的觀點,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更加尊重科學的嚴謹論調,體現著作為一名科學家對“主流話語權”的敢言和挑戰。正如一位網友所言:“這是真正的尊重科學的態度,提醒我們在未知的科學領域,不能輕易地下結論。”
就事論事,筆者認為,“沒有發現H7N9存在人傳人的證據”一說,在當前嚴峻的疫情防控局面之前,絕非相關部門出于某種需要而刻意“誤導”公眾。只是,筆者更為激賞鐘南山院士的態度。有人擔心“鐘南山這番論調會造成一定的社會恐慌”,筆者認為,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因為,稍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從某種流行病的社會學意義上講,一種疫情所引發的社會恐慌,其危害遠遠大于疫情本身。但是,筆者認為,過度的恐慌亦屬多余。因為鐘南山院士一席話,存有明顯的弦外之音,這就是警示我們的公共衛生防控部門,需要進一步強化H7N9的科學防治和監控,尤其在是否存在“人傳人”這個公眾極為關心的問題之上,實時進行嚴謹細致的檢測和論證。只有這樣,才是對公眾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負責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鐘南山一席話,只是對當下疫情的一種科學質證和必要提醒。對此,公眾無須過度解讀和緊張。公眾適當的自我防護,加之相關部門的密切防控,相信我們必將贏得H7N9禽流感這場全民攻堅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