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4/12 9:16:00 來源:尹成遠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長期以來,養殖業風險較大,“今年賺,明年賠”的事例屢見不鮮。央視日前報道了今年陜西等地農戶養豬賠錢的事例。作為規避養殖風險的一種重要保障,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顯得日益迫切。
政策性農業保險對于促進養殖業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應該多方著力加快推進其在我國養殖業領域發揮作用。
近期,上海黃浦江死豬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據報道,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我國2012年生豬出欄量達6.96億頭,若以生豬正常死亡率3%計算,過去一年我國病死豬數量高達2000萬頭。
長期以來,養殖業風險較大,“今年賺,明年賠”的事例屢見不鮮。央視日前報道了今年陜西等地農戶養豬賠錢的事例。作為規避養殖風險的一種重要保障,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顯得日益迫切。
養殖業與種植業并列為農業生產的兩大支柱,搞好養殖業對于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物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養殖業風險較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發展和持續增收。
俗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說的就是養殖業風險不好預測。除了天災外,環境污染導致疫病嚴重,增加了畜禽生病、死亡率。
如今,上海、浙江等地引發的甲型H7N9禽流感,使得肉禽市場面臨巨大波動,多地已限制宰殺活禽,這也給養殖業帶來巨大不利影響。
再有,就是市場風險大,養殖綜合成本偏高,供求變動導致價格變動大,收益及風險不易控制。其他還有諸如養殖業服務體系不健全、產品良莠不齊等。
為規避養殖風險,今年,四川遂寧、簡陽等地通過給生豬買養殖保險,在遇到病死豬現象之后,上報管理部門將病死豬進行無害化的處理,通過保險公司理賠,每頭豬都有幾百上千元錢的賠償,這為養殖戶挽回了部分經濟損失。
筆者認為,政策性農業保險對于促進養殖業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應該多方著力加快推進其在我國養殖業領域發揮作用。
為此,首先應采用政府與保險公司合作推進模式。地方政府推動并補貼的政策性養殖險,可以使保險公司既與政府積極合作,又認真開展業務,滿足農戶需求,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保險公司經營動力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了農戶需求不足及病死畜禽亂丟亂棄污染環境的問題。四川遂寧和簡陽生豬養殖保險就是很好的例子。
其次是保險公司應積極開展與養殖業龍頭企業或相關中介組織(如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業務合作,充分發揮他們的規模經營優勢,建立激勵相容約束的保險機制。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鼓勵龍頭公司、中介組織幫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因此,應積極落實與龍頭公司的合作,從而為我國政策性養殖保險開辟出新的路徑。
這樣于農戶而言受益良多。由于政府的補貼,農戶樂于投保,能以較低的保費獲得風險保障,養殖收入預期較為穩定。
于政府而言,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實現惠及廣大農民的政策目標。
于保險公司而言,借助于養殖業龍頭企業或相關中介組織,順利地獲得了大量的客戶,省去了大量的組織成本,開拓和發展了保險業務。
于養殖業龍頭企業或相關中介組織而言,由于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消除了農戶在養殖風險方面的后顧之憂,從而穩定和擴大了其養殖業務,并憑借養殖業龍頭企業或相關中介組織的技術、管理和市場網絡方面的實力與優勢獲得可觀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