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2/20 9:14:00 來源:吉林新聞網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近年來,舒蘭市養殖規模比重達到85%以上,其中標準化養殖比重達到39.6%,可追溯體系健全完備,該市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自2009年被國家確定為生豬調出大縣,肉雞、黃牛產業也位列全省前十名。
近年來,舒蘭市始終將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作為拉動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60個,養殖小區建設累計達到454個,養殖品種涵蓋了生豬、梅花鹿等15個品種。養殖規模比重達到85%以上,其中標準化養殖比重達到39.6%,可追溯體系健全完備,該市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自2009年被國家確定為生豬調出大縣,肉雞、黃牛產業也位列全省前十名。
退戶入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小區數量迅猛增加。2009年全市養殖小區為236個,2012年為454個,三年增加了218個,提高了0.92個百分點。其中僅生豬小區三年就增加了352個,提高了3.95個百分點。預計2013年,全市新增養殖小區有望達到60個。
(二)市場抗風險能力增強。區內由于實行集約產業化飼養,大多小區與龍頭合作實施訂單生產,有保底收購價做保障,極大的降低了市場風險系數。同時該市目前已成為全省較大的畜禽生產集散地,加之畜禽養殖質量好,上海、天津、遼寧等一些大中城市紛紛到該市收購畜禽,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比如,2012年在全國生豬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該市一些標準化大型養豬場仍然保持良好價格外售運營。
(三)農民養殖合作社迅速發展,農民收入顯著增加。2012年養殖合作社57個,相比2009年增加了50個,同時由于小區管理科學規范,畜禽發病率下降,大大降低了飼養成本,農民收入大幅增加。同時帶動相關行業快速發展同時由于舒蘭市畜禽產業的快速發展,福潤等知名企業落戶該市。
(四)緩解了農村污染難題。目前舒蘭市解決糞便污染問題的渠道主要有四種:一是建立有機肥場;二是建沼氣;三是建化糞池;四是建大型防雨防滲的儲糞場。2012年共新建沼氣池65個、大型儲糞場5個、有機肥場2個,60個企業通過環評審批,35個正在積極申報中,全市COD和NH的減排量分別達到784噸和45噸,很大程度上環節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
(五)養殖布局更加合理。由于小區建設實行科學規劃,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生豬、肉(蛋)雞為主的西部食糧型產業帶;以黃牛為主的東部食草型產業帶;以生豬、肉(蛋)雞、黃牛、白鵝等為主的中部綜合型產業帶。
(六)吸納社會閑散資金,帶動了勞動就業。三年來通過招商等不同方式先后投入資金大約6000萬元,由于集約化飼養擴大了生產規模,增加了勞動就業份額。以全市454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為依據,按平均每場多解決1人勞動就業,每人年工資1.8萬元計算,454人就可增收817.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