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2/17 9:52: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中國農業新聞網
閱讀數:
在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拉乙亥麻村的冬季放牧點,已不見牧羊少年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封閉式羊圈。
據青海省農牧廳數據,截至2012年底,青海在牧區的883個純牧業村實現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全覆蓋,入社牧戶達到11.46萬戶,流轉草場1.95億畝,整合牲畜837.5萬頭(只)。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牧區人口增長帶來的牲畜飼養量增加,致使青海90%以上的草場出現退化。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模式使牧戶與市場之間聯系不暢,制約了青海畜牧業走向規模化、產業化。2008年開始推行的生態畜牧業建設,逐步改變了上述狀況。
在青海全省,目前已有近30個合作社通過優化畜群結構組建了牦牛、藏羊和細毛羊種畜場,每年提供優質種畜2.5萬頭(只),“世界牦牛之都”和“中國藏羊之府”的特色優勢初步顯現。
據介紹,生態畜牧業建設推進五年來,青海省天然草場已核減超載牲畜450多萬羊單位,基本實現草畜平衡。“現在青海省特別是三江源地區草場退化的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中華水塔’的生態屏障作用得到加強。”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副主任李曉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