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1/23 11:02:00 來源:鞍山日報 閱讀數:
在岫巖藥山鎮的永泉村有個特殊的養殖大棚。聽村民說,這個80米長的大棚幾年里被主人變來變去,不是養雞就是養驢,現在,又養起了獺兔。在村民眼中,大棚的主人劉德煜絕對是個搞養殖的能手,這些年,愛琢磨的他走遍了省內大大小小的養殖基地,“取經”回來后就在自家大棚做嘗試。如今,獺兔養殖已經見了效益,他就迫不及待地要帶領村民一同致富。
“目前省內獺兔養殖大都集中在營口、撫順和本溪一帶,養殖戶的效益都非常好。但本地養殖獺兔的還很少,我看準商機便毫不猶豫買了500只種兔回來。”劉德煜說,現在的獺兔行業正值興旺期,一些優質的獺兔制品售價甚至超過了貂皮制品,但養貂的風險和成本要遠高于養獺兔。所以,后者是適合大部分養殖戶的。
然而,由于沒經驗,劉德煜最初買的500只種兔并未給他帶來效益,繁育出的獺兔兔絨品質普遍較差。經過咨詢專家他才知道,問題出在種兔身上。“種兔之間至少要相隔四代才可進行交配繁殖。我當初因為沒經驗被‘忽悠’了,買的種兔都是二、三代以內的,所以產下的子兔品質差。”劉德煜回想起當時的損失很是感慨。
第一次嘗試雖然失敗了,劉德煜并未灰心,他相信一定會從獺兔身上淘得第一桶金。2012年3月,他認真挑選重新買進300只種兔,經過精心飼養,當年6月便開始大批出欄。到目前,劉德煜一共賣掉2萬多只獺兔,凈利潤50多萬元。
劉德煜算了一筆賬,種兔平均28天一產子,產后15天子兔和種兔分欄,隨后種兔又可重新交配。這樣,每只種兔平均兩個月產一窩,一窩5到8只子兔,一只種兔一年就可產40多只子兔。每只子兔從出生到出欄需4個月時間,飼料等成本共需不到30元,按照目前市場價每只商品兔60元計算,一只兔就可帶來30元純利潤。
“獺兔的價格會經常波動,有高有低,歷史最低也沒低于20元一只,那也是好幾年前的價格。去年丹麥拍賣會上獺兔制品的價格走高,這同樣拉高了國內市場,商品兔很快漲到現在的60、70元一只。照這種行情發展,我對今年的市場非常看好。”劉德煜信心滿滿地說。
劉德煜的獺兔養殖大棚共分成種兔區、幼仔區和成兔區三個部分。種兔區目前共有540只種兔,其中公兔60只(平均每只公兔可與8只母兔交配)。將兔子單獨隔離飼養的籠子上都標有種兔編號、性別等信息。“光標在籠子上不行,還要入冊,這樣才能保證配種質量。”劉德煜拿出一個筆記本,上面詳細記錄著種兔的年齡、編號、性別、最近一次交配時間和與之交配的種兔編號。在成兔區,劉德煜拿出一只即將出售的兔子,“獺兔毛的長度一般在1.8厘米左右,冬季的皮毛質量更好,像這樣養到5斤多就可以出售了。”劉德煜一邊梳理兔絨一邊說,除了毛皮,獺兔肉同樣很有市場,在國際上還被譽為“美容長壽肉”。一只2.5公斤的成兔現在的價格是一張皮40-50元,肉可賣20-25元。
劉德煜說,他現在根本不愁兔子的銷路,每個月都有主動上門的收購商,有時候還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如今,一個養殖大棚已經裝不下自己的增收夢想,劉德煜指著自家另一個空著的大棚說:“現在運營已經走上正軌,這個棚我也不能讓它閑著,打算再買進一批種兔,讓我的種兔數量達到1000只。我還準備聯合村里10多家有意向的養殖戶成立獺兔養殖專業合作社,這樣我們的獺兔養殖就會越來越成規模,到時候大伙的腰包就會更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