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1/19 15:08:00 來源: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閱讀數:
楊冬嬌,溫嶺塢根一位地地道道的農婦,以養雞賣雞為業。
不過,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她的養雞場,居然基本實現了數字化養殖。
今年9月,投入近500萬元,楊冬嬌的沼氣發電配套設備投入運行。每天,對著滿是數字的控制屏按一下電鈕,電就源源不斷地送到了用戶的家里。
楊冬嬌說,這套設備,主要是利用雞糞便和污水進行厭氧消化處理,產生沼氣發電。這樣一來,70多戶社員不僅可免費使用沼氣煮飯,照明、看電視、取暖都綽綽有余。
“有了這套設備,每月電費就可節省1萬多元,每年可節省18萬元。”提起自已的這筆投入,楊冬嬌說很劃算。
楊冬嬌告訴記者,公司內共有12萬套種雞,每天排放雞糞便多達幾噸,雞糞便多了,公司內也臭哄哄,整個環境也差,對雞的生長也有所影響。如今,將雞糞和污水處理成沼氣發電,剩下的糞渣還能當有機肥賣,同時改善了公司整體環境和雞的生長環境,降低雞的死亡率,一舉數得,好處多多。
前幾天,在楊冬嬌公司養殖區里,她跟我講起了她的數字化養雞之路。
1989年,楊冬嬌夫婦做起了養豬、養雞的生意,“那時養殖規模小,缺乏經驗,最后以虧本告終。”她說,自己養殖失敗后,夫婦倆開始幫溫嶺、玉環等地的養雞戶們做銷售,“就是把雞賣到全國各地去。”
2002年,已經做了10多年銷售的楊冬嬌決定重新開始養雞。她成了溫嶺市合興禽業專業合作社的社長,和養雞戶們開始探索數字化養殖之路。
突破性進展出現在2003年。這一年,楊冬嬌成立了公司,并斥巨資,買來全自動孵化器,安裝了數碼監控管理系統等一系列配套設施。
雞場數字化養殖之路,不僅延長了整個養殖鏈,同時科學精準,省時省力。讓楊冬嬌驕傲的是,她的養雞公司是我國白毛烏骨雞單一品種規模*的農業企業之一,是“*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也是“浙江省*的烏骨雞祖代種雞場”,產品連續5年獲得浙江農博會金獎。
眼下,楊冬嬌的合作社擁有112家養雞戶,并帶動周邊1000多戶和6個養雞基地,年銷售烏骨雞、烏骨雞雞蛋上億元。楊冬嬌說:“今后,養雞場數字化之路,我還會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