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1/13 14:32:00 來源:海南日報 閱讀數:
“有了政府的扶持,我有信心打造出最優質的昌江瘦肉型良種豬,打造出屬于紅陽自己的生態、無公害生豬品牌。”今天上午,這句話從30多歲的劉國平嘴里說出來,顯得慷慨激昂。
2011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叉河鎮委、鎮政府確立了引導當地外出人才返鄉創業,帶動本地群眾致富的發展思路,經多方努力找到了畢業于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專業、后在羅牛山從事養殖工作的劉國平。在鎮委、鎮政府的鼓勵支持下,劉國平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多年積累的經驗,回到叉河鎮紅陽村辦起了養豬場,成了名副其實的“豬倌”。
去年5月,以劉國平為帶頭人的昌江紅陽國安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立。而合作社里,除了劉國平和一名獸醫師算是“文化人”,其他成員全部都是當地農民。對于經驗豐富的劉國平而言,一年養幾頭豬容易,但是領導一個合作社,每年要達到生豬出欄量6000頭的規模,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了能科學規劃選址、建設欄舍、給排水,進行豬糞處理、利用和科學養殖,劉國平一邊學習相關技術,一邊四處尋求項目技術指導單位,最終得到海南羅牛山生豬飼養技術部、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的支持。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如今的紅陽國安種養專業合作社已初具規模。劉國平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合作社生豬出欄量超過1500頭,昌江縣委、縣政府及時兌現承諾,安排了50萬元扶持資金幫助紅陽合作社繼續發展生產。
有了這筆資金,劉國平馬不停蹄,又給合作社引進了4頭良種公豬、210頭二元種豬,同時在技術指導單位的幫助下,使合作社具備了自繁自育的能力和“安全、生態、高效、環保”的目標。
“現在合作社有2000頭豬,但到了年底就會有6000頭。”站在豬舍前,劉國平手指2000頭生豬,滿面笑容地說。
養豬場的規模日益壯大,最高興的莫過于紅陽村村民了。合作社成立之初便承諾,養豬場投產達到一定規模后,將每年向紅陽村10戶農戶每戶免費提供100頭小母豬苗;另外為10戶農戶無償提供技術支持,并隨時將生豬市場行情通報農戶,盡*努力幫助養殖戶規避市場風險,帶動農戶增收。如今,合作社還無償給周邊的坊塘村和紅署地村300戶村民提供沼氣,讓他們提前結束了燒柴生火的生活。
走進紅陽村,毫不費力便可捕捉到村民抑制不住的笑容。“過去我們養豬,根本不懂現代技術,更不懂關注市場行情,有時候連成本都收不回,因此很多農戶對養豬失去了信心。現在有了種養專業合作社,不僅無償提供小母豬苗,還手把手傳授我們養豬技術,我們的養豬熱情又被帶動起來了。”一位村民這樣說。
提到未來的發展,劉國平滿懷信心。他說,只要踏踏實實做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群眾被帶動起來,百姓的日子也一定會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