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1/5 11:36:00 來源:四川在線宜賓頻道 閱讀數:
群鴨戲水
10月22日,記者在宜賓縣蕨溪鎮高林村鹽井組看見,秋收后的稻田里滿是鴨子,白茫茫的一片。可愛的鴨子個個長勢喜人,正在稻田里自由的覓食。
“我們這幾個田灣長年不缺水,田頭的魚蝦、泥鰍、螺螄些多得很,加上又有再生稻,夠它們吃的了。想趕它們回家都趕不回去,所以我就只好把家搬過來陪它們了。累是累點,可再過二十來天這些鴨子就可以變成錢了。”鴨農劉華全樂滋滋的告訴記者。
在與劉華全交談中得知,他是當地的農民,主要以莊稼為生。在今年三月,劉華全試著買了一百只鵝,在沒有養殖經驗的情況下,賺了兩千多元,初次嘗到了搞養殖的一點甜頭,于是他開始試著將養殖業做大。
在摸索養殖的過程中,劉華全在農家書屋里閱讀了《鴨的養殖技術》一書,從中了解到田鴨的覓食能力和抗病能力都比較強,屬于雜食性鴨科動物,具有品質好、生長快,投資小、成本低、效益高的特點。
回到家中劉華全暗暗地想:如果采用稻田養鴨,七八月份,谷子打上坎就將小鴨子趕下田,這樣鴨子可以撿稻田里散落的谷粒,節約一部分糧食,等再生稻成熟后又可以讓鴨子飽餐了。這樣既省了糧食又省了勞力,養出來的鴨子肉質好,可以賣個好價錢。
“8月份,我買了1020只鴨苗,花了4100元,給鴨子打疫苗只花了150元,買6000多斤糧食花了8600元,目前糧食還沒喂完,現在這存活的930只鴨平均一只都有三斤半了,等這一季再生稻完了之后就可以賣了,如果只按8塊錢一斤的鴨子來算,這一批鴨子至少也能賺個兩萬塊,如果能賣上9塊錢一斤的話,這批鴨就還是有看頭喲。”劉華全算起這筆賬樂開了花。
該鎮農業服務中心唐清銀介紹,利用秋收后的稻田養鴨子,既生態,又節約成本,秋鴨一般在60多天就可育肥上市,且品質優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