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0/16 11:27: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今年以來,太湖畜牧系統干部職工認真落實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生豬調出大縣和肉雞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縣創建成果,狠抓畜牧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鞏固和發展生態標準化養殖示范區建設,強化畜禽疫病防控,實現年出欄生豬65萬頭,肉雞3000萬羽目標,上下一心,精心實施,畜牧業取得顯著成績。
據了解,截止6月底全縣存欄生豬27.3萬頭,同比上升5.74%;存欄家禽367.6萬只,同比上升32.23%,其中肉雞264.4萬羽,同比上升34.21%;;存欄羊0.4578萬只,同比上升107.15%;出欄生豬32.8834萬頭;出欄家禽916.2萬只,同比上升9.33%,其中肉雞829.2萬只,同比上升9.68%;出欄羊0.321萬只,同比上升9.93%。
——加大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生豬人工授精仍是我縣品種改良工作的主要內容,截止6月底全線共存欄良種公豬60頭,今年累計供應良種豬精液4.46萬份。為提升供精能力和供精體系整體水平,更好推動我縣品種改良,今年計劃新建省級種公豬站。為做好安慶六白豬保種,還新建了4棟共800平方米的新圈舍,場內進行了場地綠化,種植了樹木和牧草,完善了獸醫室、消毒室、飼料加工間,增添了飼料加工機、保育箱、消毒機、仔豬食槽等設備。目前安慶六白豬保種場共存欄母豬105頭(后備44頭),公豬11頭(后備7頭)。上半年共產仔豬362頭,斷奶成活313頭,成活率86.46%,共選育后備母豬48頭,后備公豬7頭。
——加快標準化產業化步伐。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一直是我縣畜牧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和主要發展方向。按照縣政府“十二五”產業發展政策,元月份完成了49個規模場申報2011年度縣級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小區)的和2戶申報生豬引種補助的驗收,其中符合縣級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小區)的30個。在對全縣標準化規模場戶綜合評定的基礎上推薦太湖縣瑞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太湖縣來興湖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申報省級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5月份又對5家2010-2011年部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進行核查,對照《安徽省省級標準化畜禽養殖示范場(小區)認定辦法》、部級標準化示范場驗收評分標準和“五化”標準,對5家標準化示范場進行整改。
——加強畜禽統計監測工作。對全縣9個鄉鎮1700多戶的生豬養殖戶逐月開展統計監測工作,對5個鄉鎮5個村和25個肉雞監測戶肉雞生產情況逐月開展統計監測上報工作,對全縣達到國家監測標準的對象(50個,其中生豬養殖35個,肉雞養殖14個,肉牛養殖1個)開展監測工作,其中規模養殖戶23戶,非農戶單位27家,分布在全縣13個鄉鎮。做好農業部畜產品及飼料集市價格監測縣監測統計工作,及時、準確上報周報、月報,為農業部行業監測數據庫提供數據支持。
——加速生態養殖健康發展。今年繼續在全縣推廣“336”生豬循環養殖模式,并在3月按照省、市主管部門要求進行了一次調研,上報了經典案例和調研報告,在6月組織全現生態養殖示范場和國家、省、市級示范場技術負責人赴安慶參加生態養殖專題培訓會,提高認識。當前我縣采用 “336”生豬循環養殖模式的養殖場(戶)共有74個,建有沼氣池82口(少數規模戶多建一口備用),總容量2610立方米。向山區部分鄉鎮推廣小規模發酵床養殖技術,為有發展意向的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幫助養殖戶發展山區特色生態養殖,3月份劉畈鄉胡昌河戶建立了200平方米的發酵床養豬,取得了較好的使用成效。
為此,縣畜牧獸醫局首先認真做好標準化產業化工作,全力貫徹落實縣政府的畜牧產業化政策,同時大力支持本地產業化企業做大做強,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和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從事標準化規模養殖,積極推進我縣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積極申報省、市級龍頭企業。二是做好生豬品種改良工作:實施好國家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繼續向全縣養殖戶免費提供良種豬精液和生豬人工授精技術培訓,嚴格落實良種補貼政策的各項工作措施,加大對項目實施的監管力度,聯合財政局、農委等部門每季度到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實施的供精單位和服務網點開展督查。選址新建省級種公豬站,并在年內投入使用,增加種公豬存欄數量達80頭以上,提升人工授精體系整體水平。三是加快安慶六白豬開發利用,擴繁場各項基礎條件正不斷完善,并與安農大、安徽農科院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技術力量不斷加強,正是安慶六白豬產業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在保種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推動安慶六白豬品種雜交、精深加工、產品研發等工作,盡快使其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同步發展,促進安慶六白豬特色產業發展。四是繼續做好畜禽統計監測工作,我縣是全國肉雞養殖固定監測點和畜產品市場價格監測點,同時也是生豬調出大縣,為及時準確掌握全縣畜禽生產動態,縣畜牧系統將加大力度、加強監管,做好畜禽統計工作,為行業數據分析及市場預測提供精準的基礎數據。五是大力發展畜禽生態養殖:結合“生態促進年”活動繼續在畈區推廣“336”生豬循環養殖模式,同時在山區推廣發酵床養殖技術,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從理論、規劃、技術、服務上給予養殖戶支持,將生態養殖成我縣畜牧業生產中的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