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9/19 16:35:00 來源:三明日報 閱讀數:
大田縣武陵鄉百束村:“村官”養兔記
自己摸索,蔣承偉(中)成了百束村村民的養兔師傅。
在大田縣武陵鄉百束村有一個占地約8畝的現代化養殖場,養著700多只兔子。場主蔣承偉并不是當地村民,而是一名選聘生,兩年前來到百束村任支部書記助理。
這位年輕“村官”是怎么當上“兔倌”的?
先當好一個村民
小蔣家在大田廣平。2010年8月,蔣承偉來到百束。剛開始,村民不“搭理”他。
一個外鄉人,不會方言,怎樣才能與村民打成一片呢?
蔣承偉先主動到其它村主干家走訪,了解村情;村民割稻子,他主動下田,拿起鐮刀幫忙。很快,鄉親們不再把這位農家子弟當外人了。
“村官”養起了兔子
大田盛產大田肉兔,被譽為“肉兔之鄉”,大田肉兔已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
蔣承偉調查發現百束適合發展兔業,就想讓一些村民聯手辦個規模兔場,但村民擔心養殖、防疫等技術不過關,不敢冒險。
創業總要有人肯帶頭,蔣承偉決心自己先試試。
創業,資金從哪里來?這時,蔣承偉得知福建YBC海西青年創業項目第40期培訓班將在三明舉辦,趕緊報名參加培訓,還爭取到團省委“千名大學生創業扶持計劃”1萬元創業基金。接著,他又向好友借了8000元,這下啟動資金有了著落。
2011年4月,蔣承偉向工商部門申請注冊“大田縣陵百兔業養殖場”,租了場所,自己上山整地,種了2畝的牧草……6月中旬,蔣承偉從大田種兔場引進16只的種兔,辦起了兔場。
蔣承偉學的是行政管理專業,一個養兔“門外漢”如何過“技術關”呢?辦起兔場,小蔣馬上趕往沙縣、南平、龍巖等養兔基地取經。“兔寶寶”看似乖巧可愛,并不好伺候。去年10月25日晚,50多只小兔仔慘遭老鼠“毒手”。蔣承偉含淚將小兔仔埋了,繼續用心打理兔舍。
邊養殖、邊學習,蔣承偉一有空就往兔場跑,經常與村里老養殖戶交流技術,自學了疫苗注射、兔病臨床診斷等知識,還梳理出一套自己的肉兔高效繁殖的技術。
他在每間兔舍安裝整齊的引水管和食盒,讓兔子可以隨時喝水、自由采食,還將藥加入水中,提高兔子的免疫力。
如今,兔場的兔子存欄700多只,已獲利1萬多元。
養兔更能當好 “村官”
“兔倌”做得“風生水起”,蔣承偉可沒把“村官”的職責丟下,“村官”、“兔倌”一肩挑。
村民常常到兔場參觀,蔣承偉特地在兔場設置科教室與客房,請來縣里養兔專家為村民現場指導;為農戶免費贈送草種,低價出售種兔,鼓勵村民一起養兔子。他將百來只的兔子寄養在農戶家中,提供疫苗等技術支持,統一收購,農戶不用操心技術和銷路,只要安安心心養好兔,就能掙錢。
蔣承偉時常免費為一些村民家里兔子打疫苗。村民曾春蘭說:小蔣疫苗打得比獸醫還好,不會驚著兔子。
在蔣承偉的示范帶動下,武陵鄉已辦起3家養兔場。
武陵盛產武陵烤兔、雪山蘿卜等農特產品,但這里地處偏僻,信息閉塞,銷路不暢。去年6月,蔣承偉創建武陵鄉政府網,將鄉里各種特產“曬”到網上,很快吸引不少外地客商前來采購。蔣承偉連續兩年將母校的“暖風”支教隊帶到武陵來,為留守兒童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義務支教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在村里自來水改造工程中,蔣承偉多方籌措資金,還與村民一道鋪設管道,人都曬黑了;他還組織成立了百束村大學生聯誼會……
百束村的村民越來越信服蔣承偉。這次村級組織換屆,他以全票當選村黨支部副書記。
蔣承偉,被市委組織部、團市委推薦為福建省“勞動·創建·奮斗——我的故事”勵志教育活動優秀青年典型,獲得三明市“農村科普帶頭人”、大田縣首屆“五四青年”獎章等殊榮,還被評上縣里“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
蔣承偉說:這些殊榮不是驕傲的資本,而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蔣承偉還有不少夢想:開發兔肉干、兔肉松等產品,在縣城開設零售店,新建食品生產車間,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帶動、服務村民及周邊農戶,將“大田肉兔”產業鏈越做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