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8/29 14:22:00 來源:江蘇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
農民把春季作為育雛的黃金季節。每年春季大量育雛。由于春季光照好,氣溫漸高,適宜雛雞生長發育,育雛成活率高,而且春育雛雞育成雞長時間在野外活動,采食大量天然餌料,母雞能更好地發揮產蛋性能,提高產蛋量;肉雞出售適合季節,種用和經濟效益高。如何提高春育雛成活率?必須抓好十環節。
一、進雛前準備按飼養計劃準備育雛室、設備及工具。育雛室墻壁、地板、籠具、工具等進行徹底清洗,嚴格消毒,雞舍空間每立方米用30毫升福爾馬林加入到15克高錳酸鉀中,密閉熏蒸24小時后打開門窗排出氣體。為確保消毒徹底,在進雛前兩天選用不同成分消毒藥噴霧消毒。食槽、水槽及其它工具用水清洗,用3%來蘇兒或0.5%新潔爾滅溶液消毒。
二、選擇健雛健康雞苗是育雛成功的根本保證。要從無白痢、無大腸肝菌,馬立克氏疫苗接種確切,即信譽好,質量有保障的種雞場引進雛雞。進雛時,要選擇健壯、活潑、眼大有神、臍部愈合良好、個體大小一致、絨毛清潔而有光澤的優質雛雞。
三、雛雞保溫保溫是育好雛雞的關鍵。剛孵出的雛雞,體溫比成雞稍低,體溫調節能力弱,因此必須掌握好育雛的溫度,進雛第一周齡34℃-32℃,以后每周齡降低2℃,直降到22℃。在實際生產中要觀察雞群的動態,調節適宜溫度。若溫度適合,則雛雞分散均勻,活潑自如,叫聲輕快,采食、飲水逐日增多,毛色有光澤等;若溫度偏低,則雛雞靠近熱源成堆,叫聲微弱,精神沉郁,食欲飲水下降或廢絕等;若溫度偏高:雛雞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較多等。
四、育雛濕度濕度雖然不象溫度那樣對育雛有明顯的影響,但濕度是創造舒適條件的重要因素。保持適宜濕度,對維持雛雞正常代謝活動、卵黃吸收、避免脫水,促進羽毛生長都是必須的。育雛舍內高溫低濕時,雞體內水分散失過多,腹內卵黃吸收不良,羽毛短而脆,腳趾干癟,易患呼吸道疾病,低溫高濕時,舍內既潮濕又陰冷,雛雞易發生感冒和胃腸病。一般應使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
五、育雛通風經常保持雞舍內通風,空氣新鮮是雛雞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舍內要通風,育雛時要求溫、濕度比較高,易使舍內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氧氣濃度減少,空氣變得渾濁,因此,在唯溫度適宜的前提下,應給予*的通風,以便排除舍內有害氣體,保持舍內空氣清新。但要防止賊風吹入雞舍。
六、育雛光照雛雞在入舍頭兩天實行24小時光照,燈光不宜太亮,使雛雞盡快熟悉環境,促進其早飲水、早進食,3日后采用23小時光照和1小時黑暗,方便喂料,防止雞只在突然停電時受驚,堆縮一起,造成窒息死亡。
七、育雛密度雛雞生長發育與密度大小有著密切關系,密度過大,雛雞活動受限制,影響雛雞的生長發育,容易誘發多種疾?。幻芏冗^小,浪費設備和人力,提高飼養成本,降低盈利,合理的密度按品種和日齡而定,如岑溪三黃雞每平方米雞舍放1-2周齡35-25只,3-4周放25-20只。
八、飲水與開食雛雞入舍后先飲與體溫一致的溫開水,在水中加入萬分之二的高錳酸鉀進行腸道消毒,第二日飲水在水中加入6%白糖或可溶性維生素,可減少雛雞早期發病死亡。飲水后2-3小時開食、開食時將飼料撒在塑料布或籠子內誘食,一星期后用料槽喂。
九、飼料與日常管理雛雞生長發育迅速,消化功能不健全,要喂給優質全價配合料。飼養員要經常觀察雞群活動狀況,調節適宜的溫度、密度、通風、強弱分群、保證有充足清潔飲水,喂料做到少放勤添,促進其多采食,能按30日齡脫溫達體重標準出欄。保持雞舍及環境清潔衛生,墊料松軟、不潮濕、不結塊,對潮濕、結塊墊料及時更換,以防產生氨氣影響雞群健康。出現死雞應及時清出深埋。
十、搞好防疫搞好防疫工作是育雛成功的保證。養雞場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免疫程序,并嚴格執行。疫苗要正確運輸、保存、使用。雛雞容易得病,除接種預防外,著重預防小雞白痢、球蟲病。雛雞5-6日齡是發生白痢高峰期;10日齡后主要是球蟲病;可在料中加入萬分之二復方敵菌凈,可防雞出敗、小雞白痢、球蟲?。涣现屑尤肴f分之五土霉素可抑制小雞白痢在體內繁殖,也可促進雞的生長;還可用氟哌酸、克球粉等防治小雞白痢、球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