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8/14 14:52: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天津市奶牛中心認真落實“農墾總公司打造千億集團動員大會”精神,圍繞生產、銷售、科技、人才、拓展、增收六個方面,制定了 “六大驅動計劃”作為主攻目標,著力打造發展的新優勢。上半年發展的突出亮點是:
1、為了補充現有良種公牛的不足,從澳大利亞引進了四頭荷斯坦種公牛。4月16日,經過45天的隔離檢疫,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四頭種公牛順利運抵奶牛發展中心種公牛站。此次進口種公牛的有天津、內蒙、河南、四川、新疆、吉林、遼寧、甘肅、云南9個省市、自治區11家種公牛站,進口品種有荷斯坦、西門塔爾、安格斯、利木贊、夏洛萊等品種,共計125頭種公牛。其中有32頭荷斯坦種公牛是有后測成績的驗證公牛,農業部全國畜牧總站奶業與畜產品加工處的領導非常重視這批牛,為了能在公布良補牛入選名單之前完成種公牛的外貌評定,農業部全國畜牧總站奶業與畜產品加工處領導決定組織專家,到上海隔離檢疫場現場進行體型外貌評定。在這次種公牛體型外貌評定中,我中心進口的四頭種公牛,體型外貌評分均為特級,獲得了較高的評價,取得了入圍良補牛的資格。在隔離檢疫期間,為了保證種公牛的身體健康,公牛站特意派遣專人到上海隔離檢疫場飼喂、管理公牛,使得種公牛保持了良好的體況,為種公牛體型外貌評定取好的成績奠定了基礎。此次從澳大利亞進口種公牛,得到了農墾集團領導的大力支持,使得進口種公牛計劃得以順利實施,為中心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吳周良主任親自到上海隔離檢疫場,商討安排運輸上的各個環節,組織實施運輸工作,力保種公牛在運輸途中不出現問題,由于安排的合理得當,押送人員認真負責,使得這次運輸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四頭種公牛安全運送到薊縣種公牛站。
2、采取以服務換市場的辦法,充分發揮天津奶牛中心人才、良種、市場、品牌、技術等綜合優勢,切實幫助河南省奶牛養殖提升單產水平,做好重點幫扶、技術對接、人員到位、入戶咨詢的準備工作。結合當地的資源環境、飼草飼料、養殖管理等情況進行細致地研究分析,針對實現河南省制定的“奶牛單產提升計劃標準”,提出加強技術合作的三點措施:一是加強培訓、轉變觀念、提高技術。針對當地奶牛場技術人員水平參差不齊、觀念傳統、技術落后等情況,充分利用好天津奶牛發展中心在人才、技術、良種、管理等反面的綜合優勢,協助當地主管部門全面開展技術培訓,以點帶面,連點成線,面線結合,逐步輻射,擴大范圍,以技術培訓、科普講座、實地參觀、現場指導等方式加強對當地養牛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從而達到提高技術、改善管理、轉變認識、增產增效的效果。二是加強育種、引進良種、提高性能。著眼長遠做好全省奶牛育種規劃,立足當前,充分發揮天津奶牛中心育種、種質優勢,以高產奶牛凍精、性控凍精改善河南當地牛群結構和生產性能。三是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提高效益。根據當地資源條件狀況,因地制宜利用好飼草、飼料、全株青貯等資源,對現有飼養設施進行改進,增強養殖的舒適性、實用性、生態性,減少資源浪費,做好環境保護,有效提高投入產出比。同時也要加強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基礎工作,積極利用好奶牛DHI、TMR和牛場管理軟件“三位一體”集成技術,樹立典型,推廣經驗,達到示范推動作用。不僅是河南一地取得銷售的突破,而且抓住良種補貼啟動前的時機,先后走訪了山西、陜西、甘肅、河北、內蒙、吉林的省區,不斷擴大凍精的市場銷售。
3、榮獲2011年度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奶牛中心完成的“優秀種質奶牛培育技術集成與推廣應用”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研究、集成了優秀種質奶牛綜合培育技術,創新并推廣了優秀種質資源,使天津市奶牛制種、供種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種源基地,種業經濟初具規模,育種產業對奶業的引領作用顯現。
4、入選國家重大項目,獲得較大資金的支持。奶牛中心申報的《都市型奶牛產業升級關鍵技術集成應用》順利入選國家科技部十二五“農村領域科技計劃重大項目名單。申請中央財政資金600萬元,由天津市奶牛發展中心牽頭,天津嘉立荷牧業有限公司、天津海河乳業有限公司、天津市畜牧獸醫研究所、天津市今日健康乳業有限公司、天津市神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參加。該項目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的都市型奶業,輻射帶動全國奶業快速發展為目標,突出科技要素對奶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通過安全、優質、高效奶業關鍵技術的集成、示范與推廣,以良種奶牛繁育體系建設為突破口,提升奶牛遺傳素質,夯實奶業發展基礎;以規?;弋a奶牛精細化管理與技術示范為重點,以高產奶牛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高產奶牛關鍵階段營養調控技術推廣應用為措施,提高奶牛單產水平,保障原料奶安全,提升奶業發展水平;以乳用公牛犢的再利用和功能性乳產品的開發為補充,增加乳產品附加值,拓展奶業贏利空間。該項目將以培育并推廣奶牛良種為契機,以”技術創新、品種創新、產業創新“破解奶業”安全“難題,促進奶牛養殖方式向規模化、效益化轉變,保障奶業安全生產,減少奶業發展中面臨的環境、資源壓力,最終達到農業增收、農民增效、產業提升的目的。
5、完成的《天津市奶牛育繁推體系轉型嬗變研究》課題通過專家鑒定,得到天津市科學技術評價中心、農學院、農科院、財經大學、市委黨校、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所等專家的高度評價。鑒定委員會認為:一是課題選題有據,立意明確。整個研究報告圍繞奶牛育繁推體系轉型嬗變這一主題主線,詳細回顧、系統總結、客觀分析梳理了天津市奶牛育繁推體系二十年的發展歷程、成功經驗、面臨的制約因素和奶牛育繁推體系建設的基本結論,不僅為天津市第二輪農業修志工作提供了卓有價值的研究資料,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對今后進一步完善奶牛育繁推體系建設具有現實的實踐指導意義。二是課題思路清晰,邏輯縝密,論證充分,內容翔實,結構合理。采用時間序列分析,從時間的角度劃分奶牛育繁推體系發展階段,總結各階段主要內容和特點,從歷史演進角度,分析奶牛育繁推體系發展歷程,把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在一起。用數據定量分析和總結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公牛飼養、生產性能測定、凍精銷售、胚胎移植、技術培訓的發展嬗變過程,梳理二十年奶牛育繁推體系的發展變化;定性總結奶牛育繁推體系建設的基本經驗,為未來發展提供借鑒。綜合報告與各專題報告互為補充,進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總結探索性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三是課題對二十年天津市奶牛育繁推體系建設的軌跡,用技術化成長時期、體制化整合時期、規模化推廣時期、補貼化扶持時期四個階段來劃分,并對奶牛育繁推體系二十年來的轉型發展得益于奶牛良種化、人才高端化、運行市場化、科技特色化、財政補貼化”五化“的科學經驗總結和堅持一個發展方向、實現兩個齊頭并進、提高三個服務水平、形成四個尊重氛圍”一二三四“基本結論的概括提升是本課題的創新點所在。分析總結源于實踐,而高于實踐,從實踐提升到理論與規律的探索,是國內第一次對奶牛育繁推體系建設進行的全面系統闡述,具有原創性和開拓性,不僅為未來奶牛育種技術創新真正走科技路、吃科技飯、發科技財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也為國內其他地區奶牛育繁推體系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例。四是課題研究成果達到預期研究目的和目標要求,總體技術水平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建議課題組將有關研究成果精煉為政府咨詢建議,供有關部門決策參考,不斷推動奶牛育繁推體系建設的實踐和實證研究,以理論指導實踐,促進天津市奶牛育繁推體系建設成為國內該領域的領頭羊。
6、職工收入得到較大的提到。上半年職工收入32928元,同比增加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