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7/27 11:29: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近年來,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將無定河流域作為肉牛養殖基地,該旗完善組織領導、政策保障、科技服務、協調配合等機制,肉牛養殖不僅成為草原的“綠色保護神”,而且成為農牧民的“搖錢樹。”今年,烏審旗圍繞農牧民增收,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經營農牧業,推動農牧業產業鏈提檔升級;按照“品牌化依托、公司化運作”的發展理念,立足資源和區位優勢,不斷做大做強肉牛產業。近年來,烏審旗相繼編制了《烏審旗肉牛產業專項推進工作實施方案》、《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無定河流域和牛產業化建設項目之肉牛屠宰及其冷鮮肉加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鄂爾多斯烏審旗“菜籃子”工程肉牛育肥項目實施方案》等,為該旗肉牛產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模式“小溪”變“江河”
依托企業建基地烏審旗圍繞打造無定河流域優質肉牛產業核心基地的目標,提出“大集中、小集聚”和“小區域、大基地”12字方針,堅持走“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的運作模式,依托北州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牛場,實行“一分五統一”管理模式,建成年出欄5000頭~1萬頭的育肥場6處,這些牛場主要是集中育肥牛,扶持養殖大戶,建立示范基地。
鼓勵養殖大戶擴規模烏審旗采取政策、資金、服務多方傾斜的方式,強化基礎母牛養殖和肉牛育肥典型培育,在全旗樹立一大批飼養規模大,標準化、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示范作用突出的養殖大戶,帶動農牧民發展肉牛養殖。同時,采取召開現場會、參觀學習、新聞宣傳、印發簡報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肉牛養殖典型,讓典型戶現身說法,使廣大農牧民看到實實在在的養殖規模和效益,學到實實在在的養殖技術和經驗,進而堅定發展肉牛養殖的信心。
扶持農戶固基礎烏審旗主推“企業購牛、農戶領養、回收犢牛、全額貼息、提供擔保、保險補貼”的肉牛領養模式,鎮政府、龍頭企業、農牧戶三方簽訂養殖協議,讓貧困戶零投入養牛;企業主推“公司購牛、農戶領養、到期還本、犢牛歸戶”的聯養模式。目前烏審旗年存欄基礎母牛在20頭以上的養殖戶達775家,存欄100頭以上基礎母牛的養殖大戶達23家。
技術驅動肉牛業從“小舢板”建成“大巨輪”
過去,烏審旗采取傳統粗放型養殖,而現代產業化的推進,讓肉牛養殖進入了“大巨輪”時代。
外引技術支持草原和牛投資有限公司與雪龍黑牛股份有限公司就和牛的繁育、初期育肥、終端育肥、屠宰加工等階段涉及的服務、回收、價格、技術支持等進行了廣泛交流,達成了合作共識,為烏審旗的肉牛養殖注入了新“血液。”
內強技術創新以內蒙古旭日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技術依托,建成無定河流域肉牛良種繁育中心。該中心可提供種牛及凍精生產、胚胎移植、冷配改良、技術推廣服務等諸多功能,年可為無定河流域肉牛產業基地提供優質種牛300頭、優質胚胎8000枚、優質凍精10萬支。牛凍胚胎移植成活率達43%以上,鮮胚移植成活率達60%左右。
提升肉牛品種質量烏審旗制定了良種肉牛補貼方案,出臺和牛繁育激勵政策;組建由“首席專家+旗級特派員+鄉鎮技術員+村級指導員”組成的肉牛科技服務隊,定期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建成旗級改良站、鄉鎮配種站、村級肉牛冷配點,旗、蘇木(鎮)、嘎查(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逐步形成。
全面防控疫病健全旗、鄉、村三級防疫網絡,落實防疫雙軌目標責任制,建立免疫標識證明和免疫檔案制度,對重大疫病實行強制性免費免疫,肉牛重大疫病免疫率達100%,疫病死亡率控制在1%以內。加大肉牛生產投入品的監測監控力度,確保牛肉產品綠色、安全。
品牌創新牛肉走出草原進北京
目前,烏審旗的牛肉已擺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牛肉之所以能走出草原進北京,源于其品牌效應。
開發高端產品該旗引進內蒙古大力神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該公司年可屠宰精深加工肉牛5萬頭,生產優質牛肉1萬噸,開發相關產品50余種,平均每頭肉牛精深加工后產值達3萬元。
打造品牌企業該旗引進內蒙古草原和牛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經營、農牧民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宗旨,在無定河流域建成草原和牛繁育、商品肉牛雜交繁育、草原和牛育肥、肉牛屠宰及冷鮮肉加工四大基地。2012年重點扶持草原和牛繁育中心建設,計劃冷配基礎母牛246頭,受胎率可達98%;產純種牛犢246頭,產犢率達98%;生產冷凍精液8萬頭份;胚胎移植500枚,受胎率達到60%。
拓展營銷市場烏審旗拉開了產品銷售鏈條。由大力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已通過無公害、綠色產品認證的有機牛肉成為來到國家奧林匹克中心的運動員專用產品;由北州牧業公司生產的優質牛肉入駐西安市場;由宏騰農牧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宏騰”牌牛肉銷往北京五星級酒店;由東寶農牧業公司生產的高端牛肉成為神華集團指定肥牛產品。烏審旗正在積極籌建日交易500頭活牛的活畜交易市場,該項目正在選址和歸口管理部門的審批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