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7/24 14:47: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每只山雞的喙梁上都架著一副紅色的塑料小眼鏡,走起路來如同踩著“貓步”……走進河南省淅川縣上集鎮水田村的生態養殖場,筆者看到了這樣有趣的一幕。
今年初,淅川縣上集鎮水田村村民李海江引進了一批美國七彩山雞,嘗試新品種養殖。沒想到,這些山雞非常好斗,導致養殖場成了“戰場”,李海江一家每天從早到晚拿著木棍到處“勸架”。“人累得不輕,可山雞的死亡率還是居高不下,很多受了傷的雞長不大,也賣不出好價格。”
幾個月前,李海江在淅川縣畜牧局養殖專家的指導下,為山雞戴上了一種特制的“眼鏡”,使它們無法平視,只能斜視或往下方看,如此一來,山雞再也找不到打架的“對手”,一天到晚在地上找食吃。“成活率直線上升,生長速度也加快了,我們也省心了。”李海江笑著說。
“偷懶”的同時提高了飼養水平,在淅川縣,這樣的養殖戶不在少數。淅川縣馬蹬鎮關山村的養豬大戶馮樹林,前不久在村里建起了一個不用每天清掃的豬圈,在這個偌大的豬圈里,沒有污水,也聞不到臭味,地上鋪著30厘米厚的廢菌棒粹料,豬的屎尿排在上面后,直接被微生物降解、消化,而這種“發酵床”每年只需要更換一次,換下來的廢棄物還能作為農作物的優質有機肥。
馮樹林告訴筆者,如今這個“懶漢養殖法”已經在淅川縣迅速推廣。在養殖戶較為集中的金河鎮,幾乎所有的大型養殖場都鋪上了由木糠和廢菌棒制成的“發酵床”。
與“偷小懶”提高養殖效率不同,香花鎮楊莊村的鵲山雞養殖戶馬占強獨辟蹊徑,偷了個“大懶”。他一口氣租下了香花鎮浩溪村農民的280多畝綠茶基地,將自己養的上千羽鵲山雞都放養在基地里。
馬占強告訴筆者:“我租的這280多畝綠茶,所有收益都歸當地農民,自己分文不取。這樣一來,農民有了種植積極性,基地里一年到頭郁郁蔥蔥,雞也只只長得健康美觀。”
“我們鼓勵農民創新養殖方式‘偷懶’,在‘偷懶’的同時促進畜牧業增收,一舉多得。”淅川縣畜牧局局長楊俊保說,目前淅川縣85%以上的養殖戶都實施了“生態放養”,有關部門正著手為養殖規模在100頭以上的養豬場全部建立沼氣池、鋪設沼氣管道,讓更多的淅川農民“懶”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