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7/6 11:45: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成本走高,奶價走低,雙向擠壓之下———
部分奶牛養殖戶賣牛“離場”
往年6月份才來臨的奶市“淡季”,今年提前到了4月份。鮮奶收購價下降,奶企紛紛“限購”原奶。
最近,河北省一些規模較小的奶牛養殖場陷入困境:飼料、水電等成本不斷上升,鮮奶卻賣不上價,養奶牛幾乎賺不到錢。一些養殖小區奶牛存欄量減少,不少養殖戶干脆賣牛“離場”。
養奶牛效益不佳,散戶有點扛不住
6月26日,記者在奶牛養殖集中的鹿泉市銅冶鎮調查發現,目前這里的奶牛飼養量出現銳減之勢。
河北冠維銅冶奶牛養殖基地的管理人員李風琴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基地的很多養殖戶縮減了養殖規模,有些甚至賣牛轉行,目前他們的養殖小區有奶牛養殖戶80多家,存欄800多頭,日產鮮奶9噸,相比去年20噸的鮮奶產量大大減少。
記者在養殖小區走訪了多家養殖戶,大家對養殖前景普遍擔憂。
該小區養殖戶石麗半年前飼養有30頭奶牛,現在只剩下20頭,賣掉了1/3。“聽說養奶牛賺錢,6年前我從邯鄲來到這兒。可最近幾年一年比一年不好干,特別是今年,飼料價格上漲很快,而鮮奶價格卻不斷下跌,再這樣下去我就只好賣牛回老家了。”石麗無奈地說。
李風琴稱,奶牛80%的飼料為玉米,現在玉米每斤價格為1.15元,已較前幾年上漲了0.2元左右;而人工、運輸等成本也在不斷上漲。與此相反,鮮奶的賣出價格卻由每斤1.5元下降為1.45元。
一位養殖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一頭奶牛一天產奶40斤計算,每天鮮奶可售58元,而一頭奶牛一天的飼料、人工、水電、占地等各項成本是50元左右,一頭牛一天的利潤不足10元。“我養的幾頭奶牛,一天算下來也就賺30多塊,還不如出去打工呢!”
河北佳力乳業公司總經理楊智透露,由于成本上漲、奶價下跌,現階段奶農養殖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點上,幾乎賺不到錢,一些地方賣牛、殺牛的現象十分嚴重。“我們有自己的養殖場,存欄3000頭左右,影響相對較小,但日產鮮奶2噸以下的小規模養殖場,差不多全倒閉了。”
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對這一說法表示認同:“奶牛養殖小區在河北省占的比重很大,由于小規模養殖抗風險能力低,小區內20頭以下的養殖戶經營慘淡。”
楊智擔心,奶農紛紛賣牛“離場”,會造成養殖場奶牛數量銳減,一旦下半年奶市“旺季”來臨,將會出現瘋搶奶源的現象。
國外奶源價格低廉,乳企限購本地牛奶
業內人士指出,每年6月至9月為奶業“淡季”,乳企收購鮮奶的積極性不高。李風琴認為,今年的“淡季”比以往來得更早,“從4月份開始,鮮奶就有些滯銷了。”
其實,事情遠沒有“淡旺季”轉換那么簡單。
“不斷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使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缺乏信心,終端市場上國外乳制品占據了優勢,導致國產乳制品滯銷,乳企限量收購,自然會壓低鮮奶收購價。”袁運生分析說。
省食品工業協會統計信息部副部長李峰告訴記者,受多種因素影響,今年5月份,河北省乳制品產量為19.78萬噸,同比下降6.57%;全省規模以上乳企 32家,其中虧損企業達8家。今年1至5月份,河北省乳制品行業利潤3.39億元,同比下降27.2%;利稅總額5.32億元,同比下降19.1%。
乳制品終端銷售的不景氣,直接導致鮮奶的限量收購。據立農養殖產業園負責人趙先生透露,該產業園近300頭奶牛日產鮮奶5噸,而收購企業君樂寶乳業每天只要4.8噸,剩余的200公斤,只能由奶農自行消化。
乳企也有自己的苦衷。君樂寶乳業有關人士表示,受國際進口奶粉沖擊,公司積壓奶粉已達2300噸,噸成本31500元,而銷售價格只有23000元,每銷售一噸就虧損8000多元,奶粉積壓又產生大量的資金占用和管理費用,虧損越來越嚴重。
內憂未除,外患又至。據了解,由于國外大包裝奶粉更具價格優勢。“當前進口大包裝奶粉每噸為2萬元左右,價格比國內低得多,這對國內奶源造成巨大沖擊。” 楊智表示。“國外如新西蘭是放牧式養殖,成本很低,國內乳企受利益驅使必然會加大進口。”業內人士指出,2008年,中國奶粉進口量為14萬噸,2010 年增長至48萬噸,今年前4個月已達23萬噸,全年有望達到60萬噸。
乳企與養殖戶應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據了解,近幾年雖然河北省奶產量穩步增長,規模化養殖比例不斷提升,但是,總體上看,奶牛單產水平、養殖水平仍然較低。袁運生認為,奶牛的大量散養是其主要原因,小戶養殖最終要被淘汰,規模化、集約化的牧場制養殖將是河北省養殖業發展方向。
區別于散養,牧場制養殖把牛大規模集中到一起,進行小牛、公牛、產奶牛等分類,根據不同牛群特征進行分類飼喂,有利于降低飼養成本,提高奶源產量、提升鮮奶品質。
在袁運生看來,由于國家鼓勵,散養向牧場制轉化是一種必然,然而一個牧場的投入動輒幾個億,一般乳企很難承擔,所以仍需時日。短期來看,讓乳品加工企業與養殖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乳企自己的奶源、奶站是務實之舉。
業內人士建議,當前養殖小區很多養殖戶有退出意愿,乳企可以以合作社、出資、入股等形式進行主體交割、變革,讓企業擁有自己穩定可控的奶源,加快企業經營管理奶站步伐,改變傳統的買賣關系,簡化中間環節,從而形成奶業產業鏈的根本性調整。
“這種調整和改變,將實現利益的直接聯結,跳出旺季‘搶奶’、淡季‘棄奶’的怪圈。”袁運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