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6/18 9:28: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今年春節以來,受生豬供應充足、消費淡季及進口豬肉沖擊等因素影響,全國豬肉價格持續走低。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50個大中城市食品價格數據顯示, 5月中旬豬肉價格比上旬下降1%。而新疆的生豬批發價格高于全國的平均價格,甚至連續幾天生豬價格居全國首位。6月5日,新疆生豬批發價格為每公斤 16.2元,而全國平均價格維持在每公斤13元多。
推動生豬價格漲跌的因素有哪些?行業轉型期,哪些因素會主導新疆養豬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近日召開的“2012·新疆豬業大會”上,記者就有關問題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教授王立賢,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科學家、中山大學教授陳瑤生,以及新疆生豬產業龍頭企業天康集團負責人。
供需關系變化仍是豬肉價格波動的主因
就全國豬肉價格下調,新疆豬肉價格逆勢走高的問題,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科學家、中山大學教授陳瑤生分析說,本輪全國豬肉價格下調主要受供給增加影響。生豬價格同比下跌近20%,豬肉價格同比跌幅也接近15%,現在豬肉消費步入淡季,終端需求無起色;另一方面,近期進口豬肉的消息不斷見諸媒體,巴西、波蘭、智利、英國等國家的豬肉產品相繼獲準進入中國市場,豬肉進口量大幅增長,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市場,豬肉價格短期內難有明顯起色。同時,新疆的生豬批發價格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大的范圍來看,這是一個供需的問題。內地不少產豬大區去年發生了疫情,生豬出欄量減少,新疆的豬肉有不少被調往內地,這也是導致目前新疆豬肉價格相對來說居高的一個原因。新疆的生豬主要調往河南、陜西、江蘇、浙江、四川、青海、廣東、山東、上海等地。
發展規模化養殖,提升養殖戶抗風險能力
生產成本特別是飼料成本節節攀升,加之豬的疫病頻發,養殖風險增加,成為影響生豬養殖效益的主要因素。中國生豬預警網統計顯示,5月23 日,生豬出欄價創下了13.31元/公斤的年內新低,玉米、配合料的價格同比上漲8.1%、9.5%,這導致養殖盈利跌至62元/頭。業內人士稱,自 2009年2月底以來,玉米價格一直保持漲勢,目前已漲至每公斤2.11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養殖成本增加,將拉動生豬價格回升,從生豬養殖100元左右的盈利水平看,目前生豬價格處于正常合理價位,這一階段也恰恰是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好時機。從維持合理的利潤水平來看,如果養殖成本不回調,今后一個時期生豬價格很難再回到以前的價格水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教授王立賢說,盈利下降甚至虧損,肯定會有一些抗風險能力差的散戶養殖戶考慮退出,內地一些省市農民寧愿外出打工或做點別的事,也不愿意養豬。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生豬供給量就會下降。
正如許多養殖戶感嘆的那樣,在生豬價格屢創歷史高位的同時,豬卻越來越難養,如何破解生豬成活率低、疫病防控難度大、成本高的難題?王立賢認為,要抓住機遇擴大生豬養殖規模,走規模化養殖道路,比如,依托龍頭企業的技術優勢、資金優勢,增加抗風險能力。通過推廣規模化養殖,促使養殖企業主動獲取市場信息,主動補欄存欄,提高養殖效益,有效應對市場價格波動。
抓住產業轉移機遇,創新養殖模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教授王立賢表示,我國的養豬業正由南向西、向北轉移,而這對新疆的養豬企業和養殖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土地和污染問題是影響養豬業轉移的重要因素。
新疆天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成輝告訴記者,未來想在長江以南地區養豬的難度會越來越大,養豬業發展的態勢是由南向北轉移,而且養豬生產模式和養豬生產結構會伴隨著產業的轉移發生重要變化。為此,天康集團創建了一套互贏互惠、利益共享的企農利益聯接機制,這樣做不僅使養殖戶養殖風險降到最低,而且使養殖戶能夠更加專注養殖技術,從而提高養殖水平,增加養殖收益。
目前,天康集團“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化模式及規模化養殖等養殖方式,已占新疆生豬養殖總量的50%以上。
數據顯示,僅2009年新疆生豬出欄量就達到600萬頭以上,與2007年相比翻了近一番,有20余萬頭生豬進入四川、上海、青海等地市場,實現了新疆由生豬輸入省區向輸出省區的轉變。從2007年起,自治區財政廳每年撥款1000萬元,重點支持生豬規模化養殖。
自治區畜牧廳和兵團農業局有關人士表示,隨著新疆養豬產業化的逐步推進,未來三至五年,新疆散養豬戶將被逐步納入規模化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