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6/11 11:56: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國務院聯合其他部分在上月14日發布了《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下稱《預案》),意在將進一步提高政府生豬市場調控的前瞻性、靈活性,對緩解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據新牧網了解到,大部分生豬養殖戶期待《預案》給正處于低迷階段的生豬行情帶來轉機。
然而,縱觀目前整體豬肉消費市場,不難發現該預案并沒有帶來養殖戶們預期的轉機。當前全國生豬市場大致情況可以描述如下:125公斤以上超重大豬充斥市場,終端消費與生豬交易行情低迷,出欄價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約15%。截至到24日,全國主要城市生豬交易價均價為13.84元/公斤。5月24日主要玉米產區報價均價2492.27元/噸計算豬糧比為5.55:1,按被普遍認為是我國養豬業的盈虧平衡點5.5:1計算,當前整體生豬養殖盈利甚微。
豬糧比5.55:1屬于《預案》中中度下跌的黃色預警區域,已符合《預案》中的二級響應第二條:“防止價格過度下跌方面當豬糧比價連續一段時間處于5.5∶1—5∶1 之間(黃色區域)時,適時增加中央凍豬肉儲備規模;地方政府也要適時增加地方凍豬肉儲備規模。同時,適當增加活體儲備規模”。據悉,在《預案》公布前后,國家兩次進行凍肉收儲招標,收儲目標分別為四萬噸和兩萬噸。以每噸收儲凍肉折合生豬體重125公斤、出肉率80%計算,兩次收儲生豬數量約合40萬頭和20萬頭。
不過,所收儲的凍肉并非全部來自目前市場上供應的生豬,有部分是由中標單位的凍庫直接調撥的庫存凍肉。而一些中標單位在提供國家收儲后沒有進行即時的庫存補充,相應地對生豬市場拉動效應也就打了折扣。同時亦反映出,經歷2011年養豬高收益期后,社會生豬養殖量有相當程度的增幅,兩次的收儲在整體生豬供應量增加的情況下效果不如預期。
另外,國家收儲信息傳出后,部分生豬養殖戶對短期行情抱有賭博心理,預想收儲將拉動生豬行情,將適銷生豬壓欄惜售,打算在行情走高時賣出以獲得更高利潤。但是從4、5月的整體生豬市場行情可以看出,出欄價一直處于向下態勢。養殖戶在出欄價未有回升,而生豬體重與成本日益升高的情況下被迫拋售。一方面生豬消費未見增長、社會供應量未見減少,一方面市場銷售生豬體重大幅增加、超重生豬數量劇增,生豬出欄價即時受到巨大的向下調整壓力。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何4、5 月市場行情反復出現“平穩—急促下滑”的局面。
個人認為,《預案》要完全對豬價有充分影響力,關鍵是生豬養殖業要達到一定集約規模化。現在我國生豬養殖依然處于規模化水平低、市場信息欠暢通、產業化程度不完全的狀況,從而導致國家調控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力度被弱化執行不到位情況無法避免。新牧網提醒,多年起伏不斷的生豬行情告訴我們,疫情才是打亂供求平衡,使市場陷入混亂的元兇。要使《預案》得到有力的落實,相應配套的法規政策也必須跟上,比如針對獸藥質量對獸藥生產行業進行規范監管,推動生豬養殖產業順利地推進規模化。
相信隨著我國生豬養殖產業規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預案》將對緩解生豬周期性波動發揮積極作用,保證生豬養殖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