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6/5 15:31:00
來源:紅網
閱讀數:
近日,記者從攸縣畜牧水產局了解到:省發改委組織專家對《攸縣生豬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了評審,同意攸縣向國家申報生豬清潔生產示范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1000萬元,計劃利用三年的時間,打造多個生豬清潔化養殖示范點,通過示范推動攸縣生豬養殖的持續健康發展。目前,該項目已經省發改、農業、財政三部門審核通過,將聯合行文上報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和財政部。該項目的實施將有效治理農村面源污染,尤其是生豬養殖污染,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養殖業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攸縣是全國瘦肉型商品豬和*優良地方保護品種攸縣麻鴨生產基地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農業標準化生產(生豬養殖)示范縣。2011年全縣出欄生豬118.3萬頭,發展家禽1002萬羽。隨著近年來攸縣規模養殖場發展較快,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部分養殖戶只重規模擴建不重防污設施建設,只重養殖效益而輕環境保護,致使畜禽污染源點多面廣,治理難度大。對此,攸縣積極面對,不斷探索治理途徑。
據了解,目前,攸縣養殖污染治理模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普遍使用的糞便堆肥技術,使糞污得到分離,將糞便堆積發酵后用作肥料或作魚飼料使用;二是使用厭氧生物技術,將尿污收集入沼氣池作為原料或是將糞尿排入三級沉淀池經厭氧生物處理達標后,施用于果園和水產養殖;三是使用生物發酵床技術,糞尿經墊料中微生物及時降解、消化、利用,無糞尿污水外排,實現清潔養殖;四是將糞污制作有機肥,大同橋鎮新塘村志錕有機肥公司通過圓柱多棱多層發酵塔,采用復合長效精制有機肥機械化生產工藝和生豬養殖場廢棄物零污染處理技術等,將畜禽糞便變污為肥、變廢為寶、變成生物肥,較好的實現養殖糞便“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目標。
為了進一步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使之取得更大的實效,近年來,攸縣還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2011年,攸縣爭取了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項目、生豬產業化項目和生豬調出大縣獎勵項目。全縣共落實項目建設單位620戶,建設排污溝7250米,建設三級封閉沉淀池5180立方米,建設凈化池10980立方米。通過項目建設,攸縣規模養殖場排污設施大幅改善,極大地減輕了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此外,攸縣畜牧部門還將科學劃定養殖區域、消除糞污直排及人畜混居現象、城區限制家禽散養等;對規模養殖戶進行養殖業污染治理的模式進行講解,要求對新建規模場進行嚴格審核及監管,鼓勵養殖場進山入林,利用土地對污染物進行消納,降低污染治理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