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5/29 11:37: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5月27日中午,市民劉女士以每斤9.9元的價格從市場買回3斤五花肉,相比往常,今年的肉籃子沒有往常那么沉甸甸了。
記者從市場零售環節了解到,今年的豬肉價格一直比較低迷,沒有出現較大起伏。
5月26日,莘縣王奉鎮閆莊村的養豬戶閆炳軍養的100多頭豬出欄了,意料之中的是價格依然在低位徘徊。
養豬難、養豬累,以及無法擺脫的漲跌怪圈,讓不少養豬專業戶選擇了放棄,只剩下少數堅守者忙碌在豬圈內外,而終年的勞動能否換來樂觀的收入,這完全取決于難以把握的生豬行情。
養豬賬咋算都是虧
26日中午,閆炳軍在投入使用剛一年的養豬場里,正在給豬仔喂料。“無論賠賺都得養,誰能完全踩著豬肉行情養豬?”一盆盆飼料倒進食槽,八九豬仔一哄而上爭先恐后地吃了起來。“現在的豬飼料貴著呢,一袋就是200多塊錢,合一塊五一斤。”閆炳軍說。
看著食欲旺盛的仔豬,閆炳軍喜憂參半。喜的是養了20多年的豬,對這個行業充滿了感情,而擔憂的是不知這些飼料投入之后,出欄的成品豬能否掙出成本。“一頭豬按240斤出欄,從出生到出欄,大約需投入900元左右的飼料。”閆炳軍說,除國家免費提供的3種重大疾病疫苗,其他防疫費用需自掏腰包,每頭豬40 元左右,還有繁育母豬的養豬成本及病死率……“不能算細賬,豬場的各種開銷都算進去肯定是賠錢的,當然這還不加我自己的人工費用。”
這一輪的豬價下跌比養殖戶們的預料來得更早,按照往常“漲一年、平一年、跌一年”的三年養豬周期,在經歷了去年的大漲之后,今年豬價理應較為穩定。但事實上是,自春節過后,生豬價格就開始“跌跌不休”。“去年最好的時候賣到10.5元一斤,一頭豬就能賺五六百塊。”閆炳軍回想著當時的行情,如今他們村上小規模養殖戶已經不復存在了。
進入今年2月份以來,生豬收購價跌到8元錢/斤,直到20多天前出現最低價6.4元/斤。閆炳軍有兩個養殖場,現在有160多頭母豬,另外有1100多頭存欄的生豬,無論行情好壞,每月都有100多頭豬出欄。
閆炳軍無奈地說:“去年趁‘牛市’加大飼養數量,購買仔豬進行育肥的養殖戶,如今每賣一頭豬就要賠近百元。”
擔心套牢減小規模
5月26日,閆炳軍告訴聊城晚報記者,在他的養殖場里還有一批該出欄的成品豬,如今卻還躺在圈舍中。行情好的時候,一個月能出兩次欄,但自今年起,毛豬價格一直低迷,賣了就虧,只好改成一個月賣一次。
“現在,毛豬的收購價已跌到了6.4元左右一斤。”閆炳軍算了一筆賬,“毛豬價格至少要7.5元一斤才能實現投入和產出平衡。”
閆炳軍新建的養豬場占地16畝,遠離村莊,是按照高標準、現代化的要求建設的,但自去年建成起,一些豬舍依然空閑著。“我的養殖場里的豬仔有一部分直接拉到市場上買了。這要擱到行情好時,這種事根本不會發生。”閆炳軍說,這樣的情況每隔三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次。閆炳軍把這歸結于養豬市場缺乏規范與引導,“漲價就一擁而上,跌價就落荒而逃”。
近一段時間,閆炳軍幾乎每天都會關注豬肉行情。“再不減量,恐怕又要重溫2007年那一輪的大面積虧損了。”閆炳軍說,除了人工、飼料等費用上漲之外,國家大量進口豬肉是導致市場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閆炳軍說,隨著豬肉行情的持續低迷,周圍一些小型養殖場紛紛賣掉母豬,縮小養殖規模,甚至有一些散養戶直接退出了養殖市場。
進入5月份之后,閆炳軍也作了一個重要決定,“減緩仔豬補欄量,加大能繁母豬淘汰率,延長存欄生豬飼養周期。”
期待豬肉下一波行情
購買仔豬的養殖戶在今年的行情下已經很難獲益,不過更多自繁自養的養殖者仍在努力等待行情回暖。
已經有20年養豬經驗的閆炳軍表示,在行情低迷的時候,更加考驗養殖戶的管理狀況。“我自己買玉米和豆粕配料,比買配合飼料大約能節約0.2元/斤的成本,但是要付出更多勞動。”除飼料之外,仔豬的健康狀況也需要養殖戶隨時高度關注。
盡管生豬價格一直處于波動狀態,但近幾年的價格漲跌幅度更大。一名養殖戶稱,大約十年前,豬價漲跌浮動最多不會超過每斤1元錢,但現在動輒漲跌超過4元,而且周期越發難以把握。“現在村里稍微年輕的都出去打工了,一年旱澇保收還能掙個兩三萬塊錢,養豬弄不好就賠了。”閆炳軍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時下行情是即便自己有1000多頭豬,到銀行貸款也經常吃閉門羹。
而在茌平縣賈寨鄉堤頭袁村,養豬戶已經由幾年前的近40戶縮減為如今的5戶,散養戶也都有其他的經濟收入。
在閆炳軍看來,生豬價格的起起伏伏從未停歇,只不過近幾年來豬價的漲跌幅度越來越大,生豬市場的走勢變得更加難以捉摸。當問及養豬者如何把握市場變化時,閆炳軍自嘲地說:“無論牛市還是熊市,一定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