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5/22 16:51:00 來源:新民網 閱讀數:
“五一”長假,家住渝北區的王麟與家人一同到香港旅游,在當地超市購物時,王麟發現超市內熱銷的新鮮牛肉竟然產自老家豐都,這讓他倍感自豪。
據了解,豐都牛肉是今年3月開始直供香港的。2010年7月,在國家認監委、重慶市檢疫檢驗局的“牽線”之下,香港食環署總監廖健文一行專程前往豐都縣,對恒都農業公司的萬頭優質肉牛養殖場、屠宰加工廠進行了全方位考察。
通過綜合考評后,今年3月,恒都牛肉正式供港,在各大賣場一上架,便獲得當地消費者的良好口碑。截至目前,恒都已向香港方面供銷牛肉近80噸。
肉牛聽輕音樂享受按摩
“以前只在書上、電視上看見過日本神戶養牛時,要給牛聽音樂做按摩,沒想到現在重慶也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來自南京農業大學的博士生胡萌參觀了位于豐都高家鎮厚池壩的恒都肉牛養殖場后不禁感嘆道。
為了給牛兒營造舒適的生長環境,提高肉牛的肉質,養殖場對肉牛實行“放養政策”,每個牛欄都設計得寬敞舒適,每70多平方米的圍欄里,只有6-8頭牛,使其擁有充分的活動空間。每天養殖場還會定時播放各種輕音樂,幫助肉牛放松。
同時,養殖場還投資200多萬引進按摩系統,為肉牛配備自動按摩器。牛一靠近安裝在圍欄上的按摩器,按摩器就自動運轉,為牛按摩。恒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剛泉說,按摩系統可以促進肉牛的血液循環,提高其生長速度,還能減少皮膚病的發生。
記者發現,每頭牛的耳朵上都戴有一張黃色卡片。朱剛泉介紹,這是牛的“身份證”,通過身份證,能隨時監控每頭牛的生長情況。
目前,該養牛場可一次性存欄肉牛1.5萬頭,年出欄3.7萬頭,預計年產值5.5億元,是目前國內一次性存欄量*的養殖場。
四成以上農戶借牛致富
“去年,我領養了8頭肉牛,增收1.6萬元。”豐都縣暨龍鎮旺龍村二社農民程培國拿著自己剛到手的賣牛錢高興地對記者說。
“為了鼓勵農民養牛,公司創建了一套國內獨有的農企合作模式。”朱剛泉介紹,公司推行“春天賒牛、秋冬還賬”、“賒瘦還肥、賒小還大”的肉牛托養模式和“企業購牛、農戶領養、回收犢牛、母牛歸戶”的母牛領養模式。并通過返聘就業、農副產品回收等方式,農民“零投入”就能脫貧致富。
長期在沿海打工的秦宗泉聽說家鄉在大力發展肉牛養殖,去年毅然返鄉種植了100畝牧草。公司通過訂單形式,以標準價格收購。除去各種成本,老秦每畝可獲利1150元,當年種植,當年獲利,老秦僅種植牧草一項收入就達11萬元。
在豐都肉牛產業鏈帶動下,截至目前,全縣已有45%以上的農戶參與到與肉牛相關的產業中。約有9萬人從事人工種草和為肉牛產業配套回收秸稈、稻草等農副產品的工作,15萬人為肉牛產業配套生產有機肥和從事餐飲、物流等服務,越來越多的農戶在肉牛產業發展中增收致富。
政府多項政策強力推動
豐都縣相關負責人表示,肉牛養殖風險較大、周期長、回收慢,這對于豐都并不富裕的財政而言,是個巨大考驗。
為降低產業發展風險,解決基礎落后、資金緊缺等瓶頸問題,推動農戶持續增收,豐都通過政府投資的杠桿作用,由縣財政每年扶持3000萬元資金,刺激和帶動了大量民間資本投入。
同時,打捆交通、水利、國土整治等基礎設施項目資金,完善肉牛產業發展重點區域的基礎設施,實現肉牛養殖集聚區“路通、水通、電通”。并對牧草規模種植、標準化牛舍建設、存出欄規模、人工授精配孕等關鍵環節實施扶持補貼,對養牛致富的農戶給予直接獎勵,調動了企業、農戶養牛的積極性。
2010年至今,豐都肉牛產業飼養規模、基礎設施建成量、人工牧草種植面積、產業投入資金、肉牛科技含量等9項指標均領跑全市,其中有7項達到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