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4/20 15:10:00
來源:東北網
閱讀數:
近年來,孫吳縣把鵝產業作為縣域主導產業,強力推進市場、龍頭、基地、農戶四位一體的大鵝產業建設,初步形成集大鵝繁育、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體系,大鵝產業已成為孫吳縣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孫吳成為黑河地區乃至全省重要的商品鵝養殖加工基地。2011年,全縣大鵝飼養量達到53.4萬只,大鵝產業實現綜合產值近4000萬元,占全縣畜牧業總產值的41%,鵝產業為農民增收1500余萬元。
謀劃大鵝產業藍圖
這個縣在《畜牧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把大鵝產業放在突出位置,從品種改良、擴大規模、精深加工、產品銷售等方面,都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措施。相繼出臺了《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促進鵝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加快鵝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在立項、環評、用地、資金籌集、臨時建筑等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加大大鵝產業的信貸資金投入力度,全縣畜牧貸款資金65%以上用于扶持農戶發展養鵝生產,并整合扶貧開發、再就業等項目資金2000余萬元,圍繞大鵝產業上項目、增投入,為大鵝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擴大養鵝基地規模
擴大養鵝基地規模,強力實施四項措施。龍頭企業牽動,扶持茂田牧業購入鵝雛孵化設備11臺(套),一次性孵化種蛋可達10萬枚。建立前進林場萬只種鵝繁育基地,引進萊茵鵝、蒙鵝、白仔鵝、霍爾多巴吉鵝幼雛,擴大種鵝養殖規模。通過賒銷飼料鵝雛、免費防疫等方式,每年與農戶簽訂40萬只以上的商品鵝回收合同,帶動全縣大鵝生產。合作組織促動,縣政府鼓勵養鵝合作組織建設,規范合作組織種鵝繁育、飼料外進和鵝雛賒銷、定點下擺等工作,不斷做強養鵝生產鏈條。目前,已成立養鵝合作組織5個,建立鵝雛孵化廠3個、年孵化鵝雛達60余萬只,建成2000只以上的養鵝基地16處。養鵝大戶推動,采取降低稅費、劃撥草原、改良牧草、建立養鵝示范園區等形式,扶持廣大養鵝戶滾動發展大鵝產業。鼓勵養鵝大戶建立標準化大鵝養殖小區,2011年,全縣養鵝戶達到1700余戶,其中500只鵝以上養殖戶達到199戶,呈現出以茂田牧業為龍頭,典型示范基地為輻射帶動的小規模、大群體、模式化養鵝發展新格局。
增強“龍頭”帶動能力
加強茂田牧業龍頭企業產能升級改造,加快實施品牌發展戰略,不斷增強企業應對市場變化和帶動農民養鵝增收的能力。孫吳縣5年累計協調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建設畜禽產品深加工基地1.6萬平方米,建成牛、羊、鵝3條屠宰生產線和1條鵝羽絨加工生產線,形成年屠宰鵝300萬只、年加工羽絨原毛300噸的加工能力。2011年,加工大鵝近50萬只,實現產值3500余萬元。大力創建綠色品牌,扶持公司申請注冊了“茂田”牌鵝肉制品商標,并先后取得國內“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9001管理體系認證和有機食品等認證,對大鵝產品實行分類分割精細加工,形成了白條鵝、鵝胗、鵝掌、鵝頭、鵝腸、初級成品羽絨等十余個品種,開發4大系列12個品種的組裝節日禮品系列產品,實現多次加工增值。
降低鵝產業風險
積極構建大鵝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降低鵝產業風險,提高大鵝產業良性發展水平。建成疫病防控體系,縣財政每年拿出24.4萬元,集中用于村養鵝防疫員工資,有效調動了村級防疫員的積極性。去年縣政府又撥款110萬元,組建全省一流的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在大鵝屠宰加工車間安裝遠程監控系統,建成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有效地杜絕了病死動物疫病傳播。全縣已建成縣鄉村三級直屬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有效提高了小鵝瘟、禽流感等鵝病綜合防控能力。2011年,全縣鵝雛基礎防疫密度和成活率分別達到100%、95%以上,鵝雛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不斷降低,連續10年無重大鵝疫情發生。對鵝飼料及藥品等投入品實施常態化依法監管,確保商品鵝源頭生產安全。建成互動交流體系。依托畜牧信息網絡平臺,定期發布大鵝產業生產要素市場供求和價格信息,引導養鵝戶按照市場導向發展大鵝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