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4/18 10:24:00 來源:河北經濟日報 閱讀數:
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舉全省之力抓好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建設,并選擇緊鄰北京的豐寧、灤平、興隆、赤城、沽源、蔚縣、淶源、易縣等9個重點縣,進行集中扶持,重點突破。作為新十年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我省扶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這一區域的脫貧之路該怎么走?如何把“綠”與“富”結合起來?如何發揮科技在扶貧攻堅中的作用……連日來,本報記者深入扶貧開發第一線進行了深入采訪和調查。從今天起本報刊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扶貧開發的根本出路在于發展富民產業,為群眾栽下“搖錢樹”,養上“下蛋雞”。在環首都這個特殊的區域,在以“沙化、高寒、干旱、少田”為主要特點的特殊困難片區,這個“搖錢樹”該怎么栽?“下蛋雞”該怎樣養呢?
“栽什么樹”、“養什么雞”,必須先問市場
蔚縣大水門頭村位于壺流河畔,村民過去一直以種植水稻為生。由于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這里生產的大米晶瑩透亮、軟筋香甜,銷路一直不錯。十幾年前,為了保護、涵養首都水源,該村大部分農田“退稻還旱”,改種效益較低的玉米。人多地少,再加上玉米的收入只有稻谷的一半左右,很多村民因此掉進了相對貧困行列。
近幾年,該村在當地黨委、政府和扶貧部門的幫扶下,克服等靠要思想,利用當地毗鄰首都的地理優勢和位于河川區的水肥優勢,瞄準首都大市場,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在大水門頭村的蔬菜育種實驗基地,記者看到這里的育苗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占地18畝的10個育秧大棚內,嫩綠的油菜苗已經長到10公分。陪同采訪的大水門頭村黨支部書記王建明告訴記者,到6月末,這些油菜苗將被移栽到該村200來畝農田中,種植3個月后將銷往北京等地市場,每畝能獲利近3000元。除了油菜的收入,套種的玉米每畝還能收入1000余元。總算下來,一畝農田的收益是原來單種玉米的4倍。
“過去我們是守著北京這個‘金飯碗’要飯吃,現在思想轉變了,通過融入北京、對接北京,在服務北京的同時實現了脫貧致富。” 王建明說。(下轉第二版)
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大多分布在邊遠高寒、自然條件惡劣的壩上地區,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燕山、太行山深山區。這些地方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弱、社會發育程度低,脫貧難度大。特別是環北京地區,作為首都的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地,大多數地方限制開發,許多生產項目被明令禁止,經濟發展緩慢,相對貧困問題非常突出。
農戶是社會的細胞。一個貧困的村莊,是由貧困的農戶組成。要讓貧困村脫貧出列,必須讓絕大多數貧困戶脫貧,而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擺脫貧困,必須在項目建設、培育產業上見成效,為貧困群眾栽下“搖錢樹”,養上“下蛋雞”。
謀劃建設農戶增收脫貧項目,要發動群眾認識和挖掘本地優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各唱各的拿手戲,各打各的優勢牌,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少到多,逐步發展,直至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