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3/31 15:48:00 來源:云南經濟日報 閱讀數:
楚雄市天利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由楚雄市家禽養殖業協會和郭正山、姚志程等22名養殖從業經營人員共同投資100萬元建成。至2011年,共發展養殖戶社員105戶,帶動家禽養殖戶155戶,共出欄家禽450萬羽,其中:叮香雞100萬羽、本地土雞50萬羽、土雜雞300萬羽。每年平均出欄家禽150萬羽,占全市年出欄家禽250萬羽的60%以上。楚雄市天利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公司”為龍頭,養殖戶為基地,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模式,促進了行業健康發展,達到了各級政府省心、養殖戶放心、監管部門安心的多重目標。
拓寬行業發展、走共同致富之路
楚雄市天利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初期,就打破行政區域、地理界線、人文風俗,凡是從事家禽養殖、銷售、服務的單位和個人,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凡是服從并認可《楚雄市天利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章程》的,均可以入社,在合作社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下,從事家禽養殖經營活動。到2011年,共有家禽協會、姚志程等1個社團、95戶養殖戶、9戶經營戶加入合作社。養殖戶會員中,有漢、回、彝、苗、白等5個民族,有楚雄、南華、雙柏、牟定、武定等5個市縣20多個鄉鎮的農戶參與。
走特色養殖、品牌經營之路
為了發展壯大合作社,實現企業增收、農戶致富的最終目標,合作社從成立初期就樹立了“特色養殖、品牌經營”的戰略目標。由于當前國際、國內家禽育種技術先進,肉雞品種以雙A等白羽肉雞為主,養殖周期也越來越短,最短的僅為35天,規模越來越大,平均每批次1-5萬羽,因此,雞肉品質差、藥物殘留嚴重,消費者越來越不喜歡購買白條雞肉。為了穩定市場、重溯消費形象,天利合作社確定以“飼養周期70-300天、品種以土雜雞、武定壯雞、本地土雞、叮香雞”為主的特色養殖模式,樹“天利”品牌。
走創新服務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之路
楚雄市天利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后,始終帶領全體社員養殖戶、經營人員積極參與黨和政府號召的“創先爭優”活動,將“創先爭優強隊伍、知恩感恩比奉獻”作為企業精神,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選舉了兩屆董事會領導,不斷加強管理,堅持“企業發展、農民致富”這一目標,做到了“七統一”:統一領導、統一品種、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統一服務、統一養殖、統一發布信息,改變了過去散、亂、差的行業發展模式。到2011年,全市規模養殖1000只以上規模戶發展到了155戶,出欄的家禽占全市60%以上。
統一領導:合作社有完備的公司管理制度,實行董事會、董事長負責制,定期招集會議,研究布署并解決養殖、經營過程中的難題。不服務合作社統一領導、布署的會員養殖戶、經營人員,董事會立即開會研究并將其清退,保障了合作社的經營的整體利益。
統一品種:合作社按照全市、全省家禽存出欄量,進行宏觀調控,安排會員養殖養殖土雜雞、武定壯雞、本地土雜雞和土雜雞飼養量,從源頭規避市場風險。
統一防疫:養殖戶從合作社購進雞苗、飼料后,合作社建立養殖臺賬,按統一的免疫程序按排免疫,防止疫情發生。按程序完成免疫、養殖過程中還出現疫情的,合作社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首先是組織規范處置病害雞、消毒,其次是給予養殖戶一定的經濟補償。2009年至2011年,合作社先后無害化處理病死雞5000余只,補償社員養殖戶15萬多元。
統一銷售:合作社組建了專門從事銷售的營銷隊伍,負責銷售社員養殖戶養殖的肉雞,銷往四川、昆明、保山、怒江、香格里拉、臨滄等地,2009年至2011年,共銷售成雞600萬羽。
統一服務:合作社組建了專業的防疫、養殖技術服務隊伍,做好客戶服務,幫助養殖戶解決養殖過程中的難題。
統一養殖:在合作社統一領導、統一服務下,養殖戶按1000-5000只的規模,進行標準化養殖,出欄的肉雞飼養時間在70-300天,并確保每批雞有15天以上的休藥期。
統一發布信息:合作社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由專業人員定時收集市場、疫病、價格等信息,定時發布到養殖、經營戶手機上,形成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共同經營的行業群體。
通過合作社“七統一”管理服務,合作社2009年至2011年共創收250多萬元,社員養殖戶創收550萬元,平均每戶養殖戶年增收3-5萬元。全市家禽養殖業在合作社帶領下,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到2011年11月,全市1000只以上規模養殖戶已達200多戶,規模出欄家禽210萬羽以上,占全市家禽出欄305萬羽的68%。
構建和諧發展、樹行業形象
通過合作社這平臺,各級政府、行業監管部門與養殖戶心更近了。楚雄市畜牧獸醫局、市動物衛生監督所與合作社、養殖戶加強了溝通,創新了監管模式,企業(合作社)在防疫、流通、檢疫、監管等方面發揮行業協會、合作社的作用,承擔了具體的行業管理工作,在合作社的培訓活動中,政府和監管部門積極參與,將《動物防疫法》、《畜牧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宣傳貫穿其中,在與養殖戶、經營人員交朋友、交心談心過程中就宣傳了國家法律法規,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免疫、病害禽處置等工作均由企業自發組織完成,達到了各級政府省心、養殖戶放心、監管部門安心的多重效益。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的成立,解決了動物疫病防控、家禽產業轉型升級、農民增收、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等多方面的問題。
著眼未來、走企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天利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了帶領養殖戶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從特色養殖、品牌經營入手,抓合作社長期發展戰略思路、抓標準化養殖示范小區、抓飼料加工廠建設,拉長產業鏈,帶領養殖戶、銷售商共同發展壯大。
一是重點加強內部管理,強化和儲備管理人才。為了適應目前市場、動物疫病和產品營銷網絡需求。加強內部管理的同時,爭取國家、和省級政府的支持。
二是拉長產業鏈,降低各環節利潤,增加總體利潤。為了讓利給養殖戶,合作社除抓好常規養殖外,還著力抓好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飼料廠建設、增加企業抗市場風險能力。
三是訂單生產、風險共擔。合作社成后,一直將養殖戶利益放在首位,通過在全省建立銷售渠道、與養殖戶簽定銷售協議,確保養殖戶利益*化。2009、2010、2011年,合作社共拿出資金20萬元,補貼給養殖戶,特別是2011年10月份以來,合作社社員出欄低于11元的大雞,合作社全部以11元/公斤和養殖戶決算,保護了養殖戶的利益。
四是發展企業文化,樹立統一經營、共同發展的理念。文化是企業的內涵,合作社一直堅持“公司+農戶”的發展理念,讓養殖戶、合作社、銷售商三方共同發展、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