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3/19 13:50:00 來源:懷化新聞網訊 閱讀數:
“今年咱豬場能出欄500 頭肥豬,比去年增長20%,一頭豬的利潤比去年高許多,照這種形勢下去,今年能大賺一筆啊。”近日,記者隨國家統計局懷化調查隊前往溆浦、芷 江采訪畜牧生產,溆浦一家大型養豬場的老板陳林松興奮地說道。走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能繁母豬補貼、良種體系建設、良種補貼、標準化養殖場改造、生豬飼養大縣獎勵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實施,我市畜牧業生產有了快速發展,在農業中的支柱地位更加突出,雖然形勢喜人,但養殖戶科學管理意識較弱、投入機制不健全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畜牧業的發展。
現狀:規模化局面喜人
近年來,畜牧業發展環境逐步改善,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實施,促進了畜牧業生產快速發展。如作為生豬調出大縣的溆浦,394 萬元的補貼資金,現已完成對98 個養殖戶的投放驗收,進入公示程序;各地每頭能繁母豬補貼100 元,保險60 元的政策也得到徹底落實。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懷化大多縣(市、區)已從分散飼養為主向規模化養殖轉變,統計顯示:溆浦縣年出欄500 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151 戶,其中,年出欄1000 頭以上的39 戶,年出欄10000 頭以上兩戶。芷江規模戶飼養量已占該縣生豬飼養量的50% 以上。鶴城區常年存籠在10000 羽以上的蛋雞場有2家,生豬常年存欄在1000 頭以上的有12 家。同時溆浦縣已形成桐木溪、橋江等19 個連片養殖小區,建立了沼氣池等排污設施,并發展豬沼果(菜、稻、漁)等生態農業,糞便處理率達86.7% 以上。芷江有幾個養殖大戶在建場時就從規模、環保著手,做到了保溫隔熱,冬暖夏涼;負壓通風,水簾降溫;自動飲水,自由采食;干清糞,零排放;節能降耗,綠色環保,資源得到了再利用。新晃生豬品改普及率及良種率覆蓋率已達到95% 以上,肉牛品改覆蓋率達60% 以上。
瓶頸:制約因素重重
如今養殖業的發展已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高速發展期,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已成為當今養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走訪中,記者發現許多人對畜禽養殖規模化的含義、內容、基本要求不甚了解,傳統養殖觀念、飼養模式還占有一定比例,良種、良法推廣使用仍然困難,養殖戶參與意識不強。另一方面,目前從事規模養殖生產的從業者對市場預測準確度低、規避風險能力差、新技術應用推廣慢,直接影響畜牧產業快速、高效發展進程。
國家統計局懷化調查隊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現在依然嚴峻,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仍不健全,畜牧業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始終緩慢。除此,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嚴重威脅著畜牧產業發展,加之部分養殖戶疫病防控程序不到位、質量不高,疫病風險依然存在。“雖然國家啟動實施了生豬養殖場建設項目,但扶持面小,且投資額度較少,規模養殖融資困難,地方配套激勵機制不健全,也是制約規模養殖發展的關鍵所在。”該負責人還補充道。
未來:加強統籌規劃
相關人士表示,通過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服務,促進畜牧產業化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同時要進一步調整養殖結構,以豬、雞發展為重點,采用養殖新技術,積極推廣農作物秸稈青貯、氨化處理技術和種草養畜,減少養殖對環境的壓力。
“以畜禽產品加工增值增效帶動農戶增產增收為著力點,大力引進畜禽產品精深加工、飼料工業、畜禽規模養殖等方面的*或省級龍頭企業,加快發展畜牧食品加工業、飼料業、種源供應企業,形成完整的畜牧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快速持續發展能力,將是懷化畜牧產業化的出路。”業內人士周先生說。
記者采訪中還了解到,國家連續9 年出臺的“一號文件”都強調增加三農投入,特別是2007 年以后,國家出臺了扶持生豬和蛋雞等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極大地激發了養殖戶的積極性。主管部門認為,我市圍繞優勢特色產業促發展的氛圍初步形成,在此基礎上,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制訂相應的優惠政策,根據財力狀況,設立畜牧產業發展基金,實行以獎代補促進產業良性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