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3/19 9:39:00 來源:人民網 閱讀數: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以來,內蒙古把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兩個問題合起來解決,努力完善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人工草場和飼草料基地,大力發展建設型畜牧業。來自內蒙古自治區陳巴兒虎旗查干淖爾嘎查的牧民格根哈斯和來自正藍旗高格斯太嘎查的牧民哈斯巴特爾,逢人就贊美家鄉:“植被恢復,草原美了!”“建設養畜,產出多了!”
內蒙古擁有天然草原13.2億畝。“十二五”開局之年,全區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積10.2億畝,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0762萬頭(只),連續7年保持在1億頭(只)以上。
科技進牧戶,提高單產。內蒙古不斷加大科技項目對牧業的傾斜和集成,形成了支持牧業發展的科技體系,建設了牧業領域創新的科技平臺和產業化基地。6170名科技特派員深入牧野田間,共實施了2152個增產項目,為奶業、肉業、草業等主導產業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其中,內蒙古農牧科學院培育出享譽全國的草原紅牛、敖漢細毛羊等優質新品種,首創的飼料熱噴技術對牛羊育肥增重、提高泌乳能力效果顯著,優質高產白絨山羊良種繁育與增絨技術的推廣應用,為促進內蒙古絨毛產業穩定發展提供了重大技術保障。
禁牧不禁養,產出保總量。近年來,內蒙古率先摸索出不同草地劃區輪牧及休牧模式,實現了由散養到圈養的重大轉變;實施“北繁南育”工程,把北部牧區的幼畜轉移到南部的農區育肥;大力發展人工飼草料基地建設,在苜蓿種植規模已突破500萬畝的基礎上,今年將在河套灌區、敕勒川平原和西遼河流域,重點抓好優質苜蓿集中連片種植,降低牧業發展對天然草原的依賴程度,使全區天然草原植被的蓋度和高度連年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