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3/16 10:12:00 來源:中國魚臺網 閱讀數:
春天是播種希望的時節, 增收、致富是農民朋友在春天就努力耕耘的期盼。生態循環畜牧業是實現高產、高效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核心。近年來,我縣積極引導養殖戶向標準化規?;l展,畜禽規?;?、集約化養殖不斷提高。近日,筆者到老砦鎮湖西煤礦附近的*生豬養殖示范場——濟寧利得來種豬繁育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筆者首先來到了公司的種豬繁殖場,豬舍建設面積10950平方米,分母豬舍、產仔舍、保育舍,存養母豬960頭,公豬50頭。在產仔舍,我們發現豬舍不僅寬敞明亮,這里面空調、暖氣也一應俱全,母豬全部有產床,豬仔都有保育箱。由于豬舍內的溫度高,我們的鏡頭立即被蒙上了霧珠,等了半個多小時才能進行拍攝。
“仔豬飼養當中比較重要的一是要求室內溫度,因為這個豬場全部是用的暖氣,這屋里的溫度將近26、27度,再一個,小豬出生后,在產床上有保育箱,保育箱上邊有保溫燈,底下有電熱板,除室內溫度保持20多度外,保溫箱溫度在32度左右,小豬吃完奶之后,一冷就去保溫箱睡覺,這樣小豬才能生長發育健康,長得快,少得病。”該養殖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母豬生后,小豬就剪牙斷尾,接著灌服藥物預防拉稀,三天補鐵打補鐵針,十天預防支原體,一般25天打豬瘟疫苗,豬出3天、7天、35天做三次保健。”
筆者在采訪中發現,這里的每一頭母豬都有一份檔案,詳細記錄著母豬的品種、出生日期、父親母親的名字,還有它每一胎的產仔日期、數量、體重、斷奶日期等,母豬耳朵上還有編號,據了解這是畜產品標準化養殖必不可少的質量溯源體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耳號)是按照‘上一下三,左大右小’的基本原則,像這個豬左邊這個洞代表800,上邊兩個豁代表20,下邊三個豁代表9,所以編號829,兩個LL品種代表長白。”
從產仔舍出來,在寒冷的室外,我們突然看到了幾頭母豬,難道他們不需要保溫嗎?一了解才知道這里叫運動場,是產后母豬用來鍛煉的地方。“正因為得到縣畜牧部門的大力支持,建立了像這樣的一套完備地科學飼養和防疫保健體系,才能夠獲得專家認可,成功創建*生豬養殖示范場。”場長王志河高興地說。
縣畜牧獸醫局副局長侯西才介紹說:“近幾年,豬肉市場價格波動大,被人們形容為像坐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肉價過高影響居民生活,而肉價過低又會影響養殖戶的利益。在我國散養戶大約占到70%左右。生豬市場上散養戶表現出了極大的靈活性,可是也帶來隨意性。生豬生產的不穩定,就加大了市場價格的波動。所以標準化、規?;B殖是增強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畜產品市場有效供應、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有效舉措。”
據了解,縣畜牧獸醫局通過積極開展市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創建等活動,引導規模養殖戶向標準化規?;l展,加快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組織有規模、有發展潛力的規模養殖戶到標準化、規?;l展水平高的養殖場進行參觀學習,引導他們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增強向標準化、規?;l展的信心和決心,去年參觀學習的規模養殖場戶數達到65家;引導畜禽養殖戶大膽使用養殖新技術、新品種,增強畜禽飼養經濟效益,培訓規模養殖場技術人員116人次,一些新技術,新品種得到推廣應用,如豬B超機、畜禽免疫新程序、三元雜交豬等在生產實踐中得到推廣;引導規模養殖戶向生態環保型發展,積極推廣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畜禽養殖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我縣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發展迅速,全縣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已達29處。
為了筑牢畜牧生產良性發展的“防火墻”,該局認真做好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去年累計檢查獸藥、飼料生產經營企業68個,生豬、羊規模養殖場逐個進行檢測,抽樣檢測480份,并對全縣規模養殖場(戶)實行獸醫監管;認真開展畜產品檢疫工作,持證上崗,嚴格按規程操作;強化疫情監測工作,隨時掌握疫情動態,共抽檢血樣5676份;舉辦防疫技術培訓班4期,培訓防疫技術骨干492人;組織科技人員深入養殖場(戶)開展技術指導工作,提供咨詢服務126人次;舉辦技術培訓班8次,培訓人員515人次;編印技術資料5000份,發放到飼養戶手中。
辛苦耕耘換來碩果累累。截至去年年底,全縣生豬存欄23.31萬頭,出欄39.02萬頭,比上一年同期分別增長1.96萬頭、 1.2萬頭;羊存欄19.41萬只,出欄24.35萬只,比上一年同期分別增長0.3萬只、0.6萬只;三禽存養363.44萬只,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5萬只。肉類總產20593噸,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8噸;禽蛋總產13675噸,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1噸;奶類產量1902噸,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3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