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2/10 9:18:00 來源:四川畜牧食品信息網 閱讀數:
去年以來,平昌縣按照“統籌城鄉、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建設山區現代畜牧經濟強縣”總體目標,突出“擴規模、育龍頭、升質量、保安全”工作重點,突破瓶頸制約,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取得了突破性明顯成效。全縣出欄生豬126萬頭、肉牛8.9萬頭、禽兔393萬只,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63.2%,農民人均畜牧業現金收入達到3260元。回首2011年,平昌畜牧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一是生產方式明顯優化。采取“政府主導、業主主體、項目撬動、部門聯動”建設機制,以小區建設和大戶培育為突破口,推行“人畜分離、一建(圈)三改(廁、廚、土)、畜池配套、種養結合”模式,全縣建成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130個,規模養殖場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416個、肉牛100頭以上的24個、家禽5000只以上的998個;培育畜禽養殖專合組織26個,推行“四統三供兩保一結算”運行模式,帶動發展適度規模養殖農戶1.4萬戶;全縣以生豬為重點的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0%以上。
二是招商引資成效突出。牢固樹立“招商引資是第一要事”理念,著力招大引強破解產業發展瓶頸制約,組建專班專抓實行全程“保姆式”服務。引進德源公司投資6400萬元建成5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生產線。引進廣東溫氏集團投資4.5億元建設20萬噸飼料加工廠和3個大型種豬場,對接帶動500戶規模養豬合作農戶,年新增出欄優質商品豬30萬頭,合作戶年均增收8萬元以上。引進江蘇雨潤集團投資7.2億元建設3000萬只家禽屠宰加工和100萬只家禽養殖項目,項目建成后,年新增利稅6000萬元。
三是項目工作推進有力。堅持“以獎代補、多建多補、先建后補”的項目獎補機制,實行報批程序、驗收標準、補助辦法“三公開”,縣人民政府統籌相關縣級部門,對畜牧項目實施實行水、電、路、氣、綠化等綜合配套,強力推進現代農業生豬產業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鄉鎮獸醫站建設等項目實施。全年新建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37個,新發展年出欄生豬1000頭、肉牛100頭、禽兔1200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32個,帶動發展規模養殖農戶980戶,配備鄉鎮站設施設備、交通工具1582臺(套),累計完成年度投資8025萬元,超計劃7.79%。
四是安全保障扎實有效。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工作要求,切實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動物檢疫工作,做到組織領導到位、宣傳發動到位、要素保障到位、監測督查到位,全縣強制免疫病種的應免密度常年保持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0%以上,保障全縣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切實加強畜產業品安全工作,按照“全程監管、重點監控、及時處置”的原則,全面開展“瘦肉精”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獸藥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和“違禁物”監測排查行動,保障了畜產品安全生產。
五是畜禽品質不斷提升。堅持引進、擴繁、培育并舉,以實施生豬、肉牛良種補貼項目為契機,引進杜洛克等良種公豬152頭、母豬4209頭,鞏固建成啟昌、鑫旺、俊明等6個生豬雜交制種場,全年生產提供良種母豬2.5萬頭;推行“30+1”模式,建成鄉鎮二級擴繁場268個,生豬三雜面達83%;大力推廣肉牛改良,鞏固建成牛改凍精配種站38個,開展凍精冷配3.5萬頭;建成巴山土雞種雞場5個,孵抱提供雞苗300萬羽。全縣畜禽良種化率達到90%以上。
六是服務體系更趨完善。完善獸醫體制改革,全縣43個鄉鎮站共定編180名,擇優配齊了村級動物防疫員,爭取縣財政將定編人員工資、“兩保”資金、公業務費用全額納入預算,建立了動物防疫財政保障機制和村級防疫員財政補助機制。堅持畜牧園區建設“五個一”(至少一個擴繁場、設置一個配種點、每戶一頭以上種母豬、建立一個獸醫室、落實一名技術員)配套標準,推行技術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圈、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確保養殖農戶防疫、診療、品改、技術指導“四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