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30 13:45:00 來源:中國江西網 閱讀數:
目前,全球共有20多億公頃的土地正在退化,其中最主要的人為驅動因素是農業土壤不適當的利用與管理、森林破壞以及過度放牧等。而在傳統農業強國的中國,也正遭遇著因土地退化而導致的農業產量下降的尷尬。
在中國,土地資源保護與多個行業相關,近年來實現高速增長的乳業就是其中之一。“奶牛養殖屬于土地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周邊能夠提供配套的土地用來生產優質的青、粗飼料。”來自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奶業經濟研究室的專家表示,耕地資源稀缺有可能制約乳業未來的發展。
與世界先進國家同行一樣,包括蒙牛在內的中國乳企開始尋求破解之道。據了解,近年來蒙牛把集約型牧場建設納入企業管理范圍,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保護土地資源,打造出資源節約型的現代新型乳業產業模式。目前,蒙牛牧場已建立起“年審制度”,每年出具一份水質檢測報告、每五年進行一次環境檢測,同時在平時通過植草等措施對土地進行保護。
在蒙牛牧場里,建立起“種草-養牛-牛糞還原土地-種草”的綠色生產模式,對土地不施加化學肥料,循環使用牛糞為土壤肥料,并將牛糞發電產生的沼液施用于苗圃及周邊農戶牧草、青貯飼料種植基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更保護了環境。據介紹,目前蒙牛已建立起牧草種植、飼草加工、奶牛養殖、糞污處理、蔬菜種植、花卉觀賞、休閑觀光等融為一體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觀光型的牧場標準,領先業內。
同時,蒙牛的保護土地資源視角還伸向綠化領域。2009年,蒙牛向和林格爾縣政府征地近3萬畝,計劃在三五年之內為荒山披上綠衣,著力改善中國乳都核心區的生態環境,目前通過員工自己動手植樹,已有1萬多畝荒山綠化完畢。
此外,蒙牛更先期注資600萬元人民幣,聯合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中國綠化基金會成立了中國首個致力生態草原建設和保護專項基金——“蒙牛生態草原基金”。此基金將通過持續不斷的草原公益行動,喚起社會各方對生態草原的關注,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生態草原建設。一種乳業土地資源保護模式,也似乎正在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