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21 9:42:00 來源:江門日報 閱讀數:
每年約130萬頭生豬外調珠三角其它城市;家禽飼養量排在全省第三位,其中鵝、鴿、特禽飼養量排在全省第一位;淡水養殖與海水養殖面積均位居全省前兩位;臺山鰻魚產量占全國總量60%……這些看似簡單的數據,其實已概略式描述了作為廣東農業大市的江門五邑養殖產業的發展情況。
近些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重視下,通過市農業局、市海洋與漁業局積極努力,我市養殖產業(包括畜禽養殖與淡水、海水養殖)實現了快速發展,年產值占農業總產值至少60%以上,并且成為農民增收重要渠道。
畜禽養殖:每年約130萬頭生豬外調
市農業局總畜牧獸醫師龔榮茂介紹說,我市畜牧養殖業主要分布在四個特色產業帶,即:一是近郊結合魚塘生豬產業帶,如蓬江區棠下鎮、鶴山市龍口鎮等生豬養殖,而且飼養量都比較大。目前這一產業帶開始逐漸向山區轉移;二是灘涂河涌水禽產業帶,如新會區雙水鎮、開平市馬岡鎮等;三是丘陵山區雞產業帶,如開平市金雞鎮、臺山市水步鎮、鶴山市雙合鎮等;四是物種禽鳥產業帶,如新會區崖門鎮和羅坑鎮、蓬江區潮連等,主要品種是生豬及家禽。我市畜牧業主要是以“三鳥”(雞、鴨、鵝)、生豬為主。
龔榮茂表示,在政府引導,以及市場競爭下,我市畜禽養殖目前逐步向規?;藴驶】叼B殖發展。全市有省級重點生豬場22家,國家畜禽標準化示范場6家。除生豬及家禽外,馬岡鵝、白鴿、參皇雞、鵪鶉等特色畜禽也形成規模養殖。
去年,我市生豬飼養量達到516萬頭,禽鳥飼養量達到1.6億只,生豬、家禽飼養量分別排在全省的第四位和第三位。畜牧業在滿足本地需要外,調往珠三角發達地區生豬約130萬頭、家禽約8200萬只,分別占出欄量的41%和65%。同時,近些年來,我市農業部門積極推進健康生態養殖,如發酵床技術、沼氣池技術、生態養殖等都得到較為廣泛應用。
為什么江門畜禽養殖近些年來得到迅猛發展呢?龔榮茂認為,首先是市場需求大,畜禽產品絕大多數時間能賣個好價錢,有錢賺,農民看到了利益,所以熱心養殖;其次,有技術支撐。按龔榮茂的說法:“沒有技術進步,就沒有養殖業的大發展。”他介紹說,政府對養殖技術培訓非常重視,這些年平均每年至少舉辦技術培訓20多場次;第三,就是龍頭企業帶動。除本地企業以外,因為看好江門良好發展前景,廣東溫氏集團、廣西春茂、廣西參皇等養殖大型企業都紛紛落戶江門,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帶動了農民養豬、養禽。同時,一批養殖能手的示范帶頭效應,也促進了畜禽養殖業發展。
水產養殖:淡水養殖與海水養殖共同推進
與畜禽養殖一樣,我市水產養殖也是在2000年后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2000年以來,水產養殖產量年均增長7%以上,2010年水產養殖總產值70.86億元。水產品總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35%以上,比2000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水產養殖業在漁業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占水產品總產量的88.7%,比2000年增長17%以上。同時,水產品加工流通業穩步發展,錦鯉產業、休閑漁業發展取得突破。2010年,漁民人均純收入達9580元,比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11.5%。
“一畝魚塘實現了兩畝魚塘的經濟效應。”在介紹江門水產養殖發展時,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林創的表述,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這樣說呢?據了解,為提高養殖效益,從2000年開始,我市以鶴山市古勞鎮大埠圍為試點,啟動了全市低產魚塘改造工程。如古勞鎮大圍村整片改造整治2000多畝低產魚塘,塘水深由原先不足80厘米提高至2米以上,畝均產量由改造前不足200公斤提高到近1000公斤。在試點成功以后,10年來,通過各級財政補貼,與村委會、養殖戶各出一點,積極推動此項工程,平均每年標準化整治魚塘近6萬畝,促進了農民增收。
我市還積極引導養殖戶增加適銷對路的品種生產,減少檔次較低、市場滯銷的品種生產,積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場競爭力強的主導產品,形成了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產優質高效的產品結構。如今,全市已形成依托資源、突出特色、規模擴大、養殖品種相對集中的沿海海水養殖產業帶、西江流域淡水養殖產業帶和潭江流域淡水養殖產業帶,培育了鰻魚、桂花魚、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羅非魚、青蟹、牡蠣等名優特水產品。其中,鰻魚養殖面積6.3萬畝,產量5.5萬噸,成為全國*的鰻魚養殖基地。
同時,我市水產養殖管理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據統計,全市養殖證發證率高達98.3%,擁有無公害水產品產地134個,無公害水產品43個。
眾多品牌產品
交相輝映
說起江門養殖產業,潮連白王鴿、開平馬岡鵝、崖門鵪鶉、江門錦鋰以及臺山鰻魚等,都在珠三角地區享有盛名。在此試舉一、二例:
作為廣東省四大名鵝之一的馬岡鵝,現在一年上市量達250萬只,產值近1億元,馬岡鵝也成為江門特色養殖的亮點之一。馬岡鵝優良品種的孕育與不斷壯大,就濃縮了五邑農民發展養殖產業的智慧與恒心。據介紹,在上世紀20年代,馬岡鎮翠山村村民梁奕德從高明引入公鵝,與陽江母鵝配種,育出優良的新品種,后來,又將新品種鵝與來自潮州的潮州鵝配種。經過長期系統選育,培育出了一個全新的優良品種——馬岡鵝,如今也越做越大。
臺山鰻魚更是為江門漁業在全國贏得了盛名。通過政府扶持及養殖企業努力,如今,臺山市鰻魚產業已逐步成為當地農業支柱產業。現在,臺山市共有鰻魚養殖企業(戶)92家,遍布斗山、端芬、海宴等10個鎮,總產值超30億元。臺山鰻魚養殖產量占全國總量的六成多,活鰻出口量約占全國的80%,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國*的鰻魚養殖基地和出口基地。
市政府高級農業顧問
葉元林教授:
江門養殖應該
圍繞“特”字做文章
葉元林教授非常看好江門養殖產業發展前景,認為水產養殖與畜禽養殖均具有良好基礎,而且資源條件優越,將來可以更有作為,呈現更多的亮點與品牌。
關于水產養殖,葉元林評價說,江門要繼續從養“四大家魚”的圈子里跳出來,致力發展特種魚養殖,應用特種的技術,搞健康養殖,提高江門水產養殖的水平與養殖的檔次。這是發展方向。水產養殖方面,還要提高魚的檔次、品種的結構和魚的質量指標,實現高檔、安全、健康,這樣商品價值也會相應提高。畜禽養殖方面,除了強調標準化、規?;酝?,更重要的是要強調本地區的特色品種,尤其是特殊品種,像現有的馬岡鵝產品。
同時葉元林建議,江門的海水養殖,除養魚以外,還要發展海洋生物,這是更特別的一種高新技術的新興產業,如海洋藻類養殖,以及發展海藻肥、海藻類保健品等,這將是今后江門新的海洋養殖的亮點。如海藻、泡葉藻等養殖,作為醫藥生物的重要原料,它的增值價值會“爆發式”增長,效益非??捎^。
在葉元林看來,江門發展水產養殖尤其是海水養殖,具有十分難得的條件,在全國都不多見。首先,江門具有淡水養殖與海水養殖并行的特有優勢,這種資源優勢全國也不多。其次,他認為,珠三角對養殖品種的引進,本身就比其他地區先進,而且,中國水產科學院的珠江水產所與南海水產所都在這個地帶,水產養殖的技術支撐比較好;另外,養殖是一個高投入產業,太落后的地區就是自然資源好,也難以實現更好發展,而江門地處珠三角,經濟條件良好。浙江與山東的養殖,有經濟保證,但是缺乏海洋的天然自然環境,到了冬天,許多魚類就沒辦法養。為此他更看好江門海水養殖今后發展。
蓬江區潮連街豸岡社區
26戶居民養有白鴿10萬對
潮連街豸岡社區位于潮連島南面,總面積2.2平方公里,轄下有六條自然村。在豸岡社區,養鴿行業現在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致富門路。很多豸岡人通過養鴿,建起了新房,買了小車。豸岡社區也是整個潮連養鴿戶最多的社區,總數達26戶。
“養的都是白鴿,如果平均下來的話,每戶大概養有4000對鴿子。每1000對鴿子,一年平均可以賺7、8萬元。有些經營得好的,可以賺10萬元,差的也有5、6萬。”豸岡社區副主任區松偉告訴記者,今年乳鴿價格上漲了近15%,所以豸岡社區的養鴿戶們也增加了養鴿數量,整個社區總的鴿子數量增加了5%。
養鴿子嘗到了甜頭,豸岡社區的居民更加關注這個行業。區松偉說,現在,原來沒有養過鴿子的居民,要求社區提供土地給他們養鴿;而原來的養鴿戶,則尋求擴大規模。而豸岡社區僅僅為養鴿戶們提供的土地,就有近50畝,每年的土地租金收入,也有近15萬元。區英松是豸岡社區養鴿戶里的“老大”。十多年前,他就帶頭養鴿子,賺了不少錢。他現在養了2萬對鴿子,2011年年收入在200萬元左右,與2010年相比,他的養鴿總體收入增加了5%。
“現在養鴿收入平穩,經濟收益比農業穩定,狀態也一直較好,沒有虧本,都有錢賺,你搞得好,規模適度,租的土地使用年份長一點,就多賺一點,但如果規模太小,就賺不到多少錢。”潮連街原農辦主任區耀源說,目前在潮連街,鴿子的總養殖數在33萬對左右,后備的種鴿數量也有近7萬對,整個潮連街一年可以產乳鴿600萬只。但是現在在潮連街,養鴿行業遭遇到了發展瓶頸,沒有發展空間,主要是土地的缺少,限制了養鴿業的發展。有些想擴大規模的人,只能去外面租地?! ?/p>
農民心聲
區英松說,“養鴿子*的感受,就是賺到錢,這是農民最關注的地方。我從1992年開始養鴿,十多年來,就沒有虧過本?,F在養鴿子,沒有什么大困難,主要就是沒地方,想擴大規模,沒有地,那也不行。如果有地的話,我至少還要多養幾萬對鴿子。”
開平市馬岡鎮
年上市肉鵝超250萬只
開平人養鵝,十之八九養的都是有著響當當品牌的馬岡鵝,其中馬岡鎮是養鵝的核心基地。馬岡鎮農戶飼養馬岡鵝已有近100年的歷史。目前,馬岡全鎮養殖量1000只以上的種鵝養殖場地超120個,母鵝存欄量約16萬只,年產鵝苗約360萬只,年養殖數量超1萬只肉鵝的養殖場地地50個,馬岡鵝年上市肉鵝超250萬只,年產值近1億元。
有著百年品牌的馬岡鵝,是馬岡鎮重點發展的養殖產業。多年來,馬岡鵝養殖業的發展,經歷了從散戶養殖,到規?;?、產業化養殖的路子。馬岡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養馬岡鵝的習慣,改革開放后,馬岡鎮涌現出了一批養馬岡鵝的專業戶,這些專業戶走在了養鵝致富的“潮頭”。后來,不少投資商看中馬岡鵝養殖的經濟前景,投資興辦養鵝企業,2001年,民營企業家梁仕明在馬岡鎮創辦了華昌養殖場,成為首家養鵝企業,之后,廣東裕豐隆鵝業公司、優之名馬岡鵝養殖公司等六七家大型的養鵝公司相繼進駐馬岡,如今,馬岡鎮年養殖數量超1萬只肉鵝的養殖場多達50多個。眾多大公司進駐馬岡,使馬岡鵝養殖逐漸擴大成“公司+農戶”的養殖形式,帶動馬岡鵝產業由粗放式向集約式發展模式加快轉變,打響了馬岡鵝品牌?! ?/p>
(農民心聲:)
馬岡鎮北湖村委會維岡村村民梁啓華養馬岡鵝已有10多年的歷史,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作為一名馬岡鵝養殖專業戶,我的養殖規模算比較大的,如今還養了5000多只。在養殖業中,養馬岡鵝的經濟收入比較穩定,特別是春節前夕,馬岡鵝的批發價格達到了13—16元/斤,一只七八斤重的馬岡鵝,可以賣130元到140元。如今,馬岡鵝在馬岡鎮的養殖規模已經上來了,希望政府能一如既往做強做大馬岡鵝品牌和產業。”
臺山市深井鎮小江村
鮮蠔養殖面積達4000畝
深井鎮小江村委會位于臺山市西南沿海地區,瀕臨鎮海灣。臺山鮮蠔以深井蠔最為著名,而深井鎮的鮮蠔養殖業就屬小江村委會的規模*。小江村委會黨支部書記吳惠能告訴記者,小江村委會養殖的鮮蠔嫩滑可口,全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因為村委會瀕臨鎮海灣。鎮海灣水域有著咸淡水交匯的特點,海產品十分豐富,特別適宜養殖鮮蠔。過去,村民一般在海邊灘涂養殖。上世紀80年代初,海邊圍起了一個個咸圍,逐漸成了一個巨大的天然養蠔場。該村委會的村民開始在咸圍大規模養殖。去年,該村委會鮮蠔養殖面積達到4000畝。
養殖鮮蠔讓當地的村民漸漸富起來。據不完全統計,一個約10畝的普通蠔場,如果銷量好,年收入可達30萬元?! ?/p>
村民心聲:
養殖戶吳蘇懂告訴記者,自己在小江村委會養了6年的鮮蠔,從沒遇見今年這樣差的銷量。2011年春節前,他所養殖的鮮蠔基本賣完了。去年,他增大投入,買了更多的蠔苗。誰知,一年的辛苦過后,如今他的蠔場銷量幾乎為零。他說:“主要是受前段時間銅超標新聞的影響,消費者對蠔的信心下降,銷量就受到了沖擊。”
如果鮮蠔不能上市銷售,只能繼續養在咸圍里。不過,蠔民就需要冒很大風險,因為遇上大霧等天氣,鮮蠔就容易壞死。吳蘇懂希望借助政府各部門的力量,樹立深井蠔的品牌,恢復消費者對深井蠔的信心。“例如可以公布我們這邊的各項環保監測指數。我們的蠔絕對干凈,絕對健康。”
新會區崖門鎮明蘋村
每年出欄山雞苗約500萬只
崖門明蘋村靠近古兜山脈,位置相對較偏僻,環境較為僻靜,村內有多個規模較大的美國七彩山雞的種苗養殖場,其中存欄量少則數千只,多則3萬多只。
“美國七彩山雞野性大,膽子卻很小,對于從沒有聽過的響聲十分敏感,必須要圈養在室內。還有,這種山雞很怕冷,要注意保暖。”該村浩軍珍禽養殖場場主鐘國勝從事美國七彩山雞養殖已有10多年時間,如今專注于山雞苗的孵化,售賣山雞苗。在他的養殖場內,擺放了孵化用的孵化設備。據他介紹,孵化來的美國七彩山雞苗,除售賣給崖門本地養殖戶外,還分別銷往新會其他鎮,甚至遠銷至昆明、新疆等地。
據崖門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楊國臻介紹,崖門鎮是新會乃至廣東珍禽養殖的主要集散地,品種包括鵪鶉、白鴿、鷓鴣、珍珠雞、山雞等,其中山雞品種以美國七彩山雞為主。最近幾年來,由于防疫工作做得好,基本沒有爆發過疫情,鎮內美國七彩山雞的成活率較高,飼養戶基本上都賺到了錢。
“美國七彩山雞的售價按只數來計算,平時售價在19—22元每只,如飼養70多天就出欄的話,除去各種成本,每只基本可賺2—3元,效益還算可觀。隨著春節的臨近,價格飆升,現在已達到每只29元。”楊國臻透露,鎮內不少農戶通過飼養美國七彩山雞走上致富道路。
據統計,目前,崖門鎮飼養美國七彩山雞的農戶有100多戶,而專門從事美國七彩山雞雞苗養殖的養殖戶就達到10多戶,每年出欄的山雞苗約有500萬只?! ?/p>
農民心聲
崖門鎮明蘋村浩軍珍禽養殖場場主鐘國勝說:“養殖美國七彩山雞,前途是光明的。但要將這個產業做大做好做強,卻不是那么容易。加強疾病防控,提高產品質量,避免惡性競爭,都需要政府部門及養殖戶共同面對解決。由于美國七彩山雞野性大,怕噪音兼怕冷的特性,需在室內圈養,既要安靜,還要有完善的保暖系統。對此,是否可以劃分一個專門的養殖小區,既避免對其打擾,也利于產業的發展。此外,正如其他養殖行業一樣,現在從事美國七彩山雞養殖的年輕人很少,其產業多停留在粗養階段,年輕人有干勁,容易學習和掌握新的養殖知識,要提高飼養水平,促進行業發展,無疑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