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10 15:30: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近年來,廣西養殖發展方式出現歷史性變化,水產畜牧業創出五種循環經濟的成功模式,在全區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一是種養結合模式。廣西省興安縣按照循環經濟理念設置運行產業鏈,實現“甜玉米種植→玉米粒加工→玉米稈養牛→食用菌種植→甜玉米種植”的循環。容縣利用養殖場產生的沼氣種植發財樹、羅漢松等名貴苗木,既充分消納糞污,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二是綜合利用模式。橫縣種植甜玉米23萬畝,年加工銷售玉米稈約10多萬噸。在產區,解決了玉米稈的出路問題;在銷區,為奶牛場提供了優質青粗飼料。
三是變廢為寶模式。廣西東園家酒為解決酒糟出路問題,嘗試奶水牛的飼養,并配套建設沼氣池,開發引進EM生物肥技術,形成了“利用農產品加工下腳料→養殖奶水牛→沼氣池→沼氣產品綜合利用”的大循環模式。
四是蔗尾梢養牛羊模式。江州區年產甘蔗尾梢約90萬噸,積極推進蔗區山羊舍飼圈養,2010年全年出欄商品肉羊3.74萬只,農民戶均收入2.55萬元,相當于種植20畝甘蔗的收入。武宣縣利用甘蔗尾梢作為牛的主要青飼料,不但解決了牛群冬春季青飼料緊缺的問題,還大幅度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農民種植甘蔗的收入,實現了多重效益。
五是節糧養豬模式,北流縣中澳養豬場利用非糧飼料規模養豬,走出一條“農副產品收集加工→微生物發酵→發酵床規模養豬→墊料還田”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