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2/19 15:13:00 來源:青海新聞網 閱讀數:
烏蘭縣作為大通綜合試驗站(牛場)的示范縣,先后在柯柯鎮、銅普鎮、茶卡鎮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雪柯牦牛專業養殖合作社、杜格洛生態牦牛合作社、那仁郭勒養殖專業合作社、瑞鑫牦牛養殖合作社、利牧牦牛繁殖專業合作社等5個養殖專業合作社,組建母牛群。這些養殖合作社有牦牛養殖戶113家,飼養牦牛2500頭,其中能繁母牦牛1828頭,年育活仔牦牛1800頭。從大通牛場和天峻縣引進150頭大通野血牦牛,引進80頭高原牦牛,投放到合作社牦牛養殖戶中,進行本地牦牛復壯改良?! ?/p>
根據大通綜合試驗站肉牛牦牛產業體系“牦牛適時出欄的補飼技術研究與示范”任務要求,2011年9月―10月,對烏蘭縣牦牛主產區柯柯鎮、銅普鎮15戶牦牛養殖戶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并設置了2個肉牛牦牛養殖戶(場)生產經營監測調查點。調查點涵蓋了示范縣所在的純牧區牦牛養殖戶,調查內容包括調查點的海拔、氣溫、交通、家庭情況、草地基本情況、牦牛補飼情況、牛群基本情況、羊群結構、牲畜死亡情況、疫病情況、牧業收入、非牧業收入、家庭開支、訂購任務、自然災害情況等18個大項、150多個小項目。
近年來,烏蘭縣依托國家畜禽良種補貼和青海省百萬牦牛復壯工程,在種畜選育和推廣工作中嚴格執行《畜牧法》和《種畜禽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每年都積極配合省畜牧總站引進大通牦牛,開展本地牦牛復壯改良。截止2011年12月,復壯改良牦牛1500頭,復壯改良表現了很強的高山放牧能力和顯著的耐寒、耐饑餓和抗病能力,體型、外貌、頭形、角形、毛色都具有明顯大通牦牛特征。牦牛養殖示范戶反映,大通牦牛后裔出生后在很短時間內就能站立、頭大口粗、四肢強壯、不易生病。從而使烏蘭縣大通牦牛推廣工作步入了規范化、規模化、科學化養殖軌道,提升牦牛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