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2/16 15:29: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臨沂市是位列山東省第二位的畜牧大市,并在全國嶄露頭角:沂蒙黑豬、沂蒙巨型長毛兔、沂蒙黑山羊等優良品種聞名全國;“全國肉鴨生產加工第一縣”沂南、“中國長毛兔之鄉”蒙陰、“全國生豬調出大縣”莒南、平邑、臨沭相繼涌現;有150個畜產品獲得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山東省著名商標7個。臨沂市究竟是怎樣打造魯南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的?為此記者走訪了臨沂。
合作社做到民辦民管民受益
在平邑縣農聯畜禽專業合作社社員中流傳著這樣一段話:“合作社就像向陽花,是俺養豬場的主心骨,電話一打、服務到家,節支增收少操心,養殖致富全靠它。”
合作社社員告訴記者,由平邑縣銅石鎮獸醫站領辦的合作社127名社員中絕大多數是農民,7位理事中6位是農民,3位監事中2位是農民。合作社的運營采用“六統一分”模式,統一供種、供料、技術培訓、防疫、用藥、銷售,分場(戶)經營,為社員提供獸藥、飼料、供種、圈舍建設、技術培訓、產品銷售服務,社員購買部分用品享受批發價格后再讓利,還可由合作社墊付部分費用,待畜禽出欄后還清。合作社還牽頭為社員申請小額貸款,探索出社員三戶聯保形式,降低了養殖戶的融資難度。銅石鎮獸醫站站長張建兵說:“今年我們合作社出欄生豬3萬頭,節約飼料成本110多萬元,統一銷售每頭比平時多賣40元,增加效益120萬元,獸醫站的職工不僅更充分地發揮了作用,每月還增加了400元的補助。”
臨沂市以龍頭帶動、能人領辦、畜牧部門協辦、村干部創辦等形式創辦合作社,目前全市畜牧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766個,其中畜牧合作社2452個,專業畜牧協會314個。全市加入畜牧合作組織的農戶達13.6萬多戶,做到了“民辦、民管、民受益”。
合作社通過講座和研討會、技術服務等方式,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率。莒南縣生豬改良合作社大力推廣和應用生豬人工授精技術,現有社員430人,存欄種公豬120頭,月均供精40000余頭份,月均產銷收入27萬元。
因地制宜探索生態環保養殖技術
臨沂市作為最早試點生態環保養殖的城市之一,在技術引進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創造出了適合本市的生態環保養殖技術。
臨沂市畜牧局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光照特點和傳統養殖習慣,對生態環保養豬進行了一系列科技攻關。為解決冬季潮濕和夏季通風降溫難題,在豬舍設計上,根據太陽光照變化規律和采光需要,對豬舍棚頂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設計。為了克服發酵床濕度過大、易于腐爛的困難,根據地下水位高低,選擇建設地上、半地上和地下三種類型的發酵床。臨沂市還研發了種公豬、妊娠母豬、產仔、保育等全程生態環保養豬工藝技術。臨沂市畜牧部門制定的《生態環保養鴨場建設及生產技術規范》和《生態環保養豬場(小區)建設及生產技術規范》,已被列為山東省地方標準。
臨沂市還大力研發生態環保養殖的綜合配套技術,為生態環保養殖的畜禽設計了專用飼料,并開展“益生菌制劑替代日本酵母素在環保養豬中的應用”研究,實現了發酵劑的本土化。
發展生態環保養殖為促進農民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截至目前臨沂全市生態環保養殖出欄生豬319.7萬頭、肉禽3913萬只,直接新增經濟效益分別為3.2億元和8000多萬元。
“三個協議、兩個合同”連接產業鏈
酒香也怕巷子深,隨著畜禽產品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銷售在畜禽養殖環節越來越受到重視。自2008年以來,臨沂市的畜禽養殖產銷對接實現了從散戶到團隊、從無序到規范、從區域化布局到專業化生產的轉變。全市每年有300多萬頭生豬銷往南方大中城市,形成“百萬生豬下江南”的喜人景象,全市農民每年能多增收2.4億元。2010年臨沂市成為山東省*一家世博會生豬供應基地。
臨沂市畜牧局產業辦副主任譚善杰告訴記者:“臨沂市生豬產銷協會與生豬飼養場(戶)簽訂生豬飼養協議、與生豬加工場簽訂加工協議、與大的消費單位簽訂生豬銷售協議,生豬產銷協會指導加工廠與飼養場(戶)簽訂購銷合同、與大的消費單位簽訂生豬產品供應合同,明確界定了生產、加工、銷售三者的權責,將生豬產業鏈的上下游密切聯結起來。”據悉,生豬產銷協會由臨沂市畜牧局會同縣區畜牧局和生豬養殖及加工企業組成,目前已有369個會員。
在搶占國內大中城市市場的同時,臨沂市還以培植“十大示范畜牧龍頭企業”為重點,帶動全市438家畜禽加工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目前,臨沂生豬及其產品已遠銷新加坡、日本、俄羅斯、菲律賓等國。
臨沂市以生豬生產為抓手,圍繞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生態環保養殖和市場開拓三大措施,正在努力將畜牧業打造成科學、生態、現代化的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