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1/14 15:49: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隨著畜禽養殖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已成為決定現代畜牧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2010年2月由農業部和國家環保部、國家統計局聯合公布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公報》顯示,農業排放占2007年全國廢水中化學需氧量的43.7%、總氮、總磷的57.2%和67.3%,而畜禽養殖業的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分別占農業污染源的95.8%、37.9%和56.3%,數據表明,地表水污染主要來自于農業污染,畜禽養殖則已經成為農業污染的主要來源。
為此,各地在養殖業污染控制方面相繼出臺法規標準,廈門市《生物發酵舍生豬養殖技術規程》于近日頒布,填補了福建省推動生豬零排放養殖標準的空白。零排放是指利用微生物將生豬排泄物發酵并降解,使豬欄免沖洗、無臭味、無污染物排放。如此美好的前景有沒有可能實現?畜禽污染防治什么手段最有效?為此記者采訪了業內人士和有關專家。
“發酵床”不是“萬能床”
2006年從日韓引進、2008年由國家環保部作為重點環保技術推廣的發酵床技術也被稱為“零排放養豬法”、“懶漢養豬法”,在福建、山東、吉林等地都曾大規模推廣。有人將其優勢概括為“一降、三省、兩提、一增、一減、無污染”,即降低成本,省料、省水、省勞力,提高抵抗力、提高豬肉品質,增加養殖效益,減少在欄時間,實現糞污零排放。
但是長春市養豬協會會長呂帆告訴記者:“技術推廣之初,有些企業照葫蘆畫瓢,投入幾十萬元、上百萬元,后來發現并不適合,受到了損失,導致個別養豬戶提到發酵床就反感。”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反差?從事養豬教研40余年的中國農業大學陳清明教授提出了幾個限制因素:配套設施和技術不到位,不注意通風,反而影響生豬長勢;墊料價格高、品牌雜,其中不乏偽劣產品;發酵床中有微生物,豬舍消毒成了難題;用過的墊料含重金屬,作肥料可能污染農作物。他多次對記者強調:“推廣發酵床技術一定要因地制宜,要考慮到南北方氣候濕度不同等具體條件。”
陳教授介紹,目前國內應用發酵床的主要是萬頭以下、千頭左右的標準化養殖場。而根據不同豬種,保育豬最適合應用該技術,肥豬的應用需要有適當的密度,母豬舍和產房則不可以應用。
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副秘書長馬闖介紹,目前在發源地日本
僅有約15%的企業使用了發酵床技術,而國內企業應用該技術的可能更少。他在企業中也看到一些問題:夏天發酵床發熱,豬舍內洋灰地有限,導致出欄生豬整齊度不好。重建豬舍、購買墊料需要企業投入較高,但直接的經濟效益并不明顯,對養殖戶的吸引力不大。
不止一位采訪對象提出:應用發酵床技術時,豬舍消毒會不會影響墊料中的微生物?用過的墊料有什么成分,對植物會不會造成影響?豬拱食墊料會不會影響肉質?據悉國內目前還沒有相關研究能提供確實的數據,給養殖戶一個可靠的回答。正如呂帆所說:“這是一件必須嚴謹去做的事情。”
“零排放”不如“達標排放”
馬闖對記者說,零排放的名稱值得商榷,達標排放的說法更科學。呂帆也指出,即使按照最基本的物質不滅定律,完全的零排放、無污染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什么是達標排放?2001年12月28日,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了《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并于2003年1月1日實施,這是一部*強制性標準,達標排放即畜禽養殖排放的水污染物、廢渣、惡臭氣體要符合這一標準。該標準適用于集約化、規模化的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區,不適用于畜禽散養戶。
《標準》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根據地方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嚴于本標準的集約化畜禽養殖業適用規模,或制定更為嚴格的地方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如東部沿海地區人口集中、水系發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位于居民區附近或距水源地不遠的地方,對環保要求較高。但是馬闖指出,有些地方政府以環保標準為手段驅趕養殖企業,導致養殖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因此環保部門使用標準要科學合理,而不是任意引用標準。
至于具體做法,馬闖認為一種技術不能包打天下,只要有效治污就是好方法,不能因為出臺發酵床標準就排斥其他技術。他指出,最好的治污方法就是種養結合、自然消納。此外,規模化養殖場可以建立厭氧發酵裝置,不僅節約了處理成本,還能獲得沼氣,排放的渣和液還可以用于農業生產,減少化肥的使用量。
陳清明教授說:“生豬養殖的糞污處理目前在國內還是個難題,發酵床技術的使用仍然存在爭議。”他提出了一種新型糞污處理工藝,即糞尿分離干清糞的方法。有些專家還提出設想,可以在豬舍后挖淺溝,放入部分墊料,將污染物排入淺溝中。
養殖治污刻不容緩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已把能源環保工程作為禽畜養殖場建設的配套工程。據馬闖介紹,美、加等國農牧結合,將畜禽養殖排放的污染物加工為有機肥料,既治理了污染又使有機質還田,改良土壤。日本如果投1億元搞畜禽養殖,就會再投入1億元做后期糞污處理,二者投入比例是一比一。
我國的“十二五”規劃指出:“由于畜禽養殖污染處理成本偏高,部分畜禽養殖者糞污處理意識薄弱,設施設備和技術力量缺乏,畜禽養殖污染已經成為制約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瓶頸。”規劃要求全面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并將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納入循環經濟重點工程。
在國內豬肉需求量大、養殖企業環境資源緊張的情況下,養殖企業治污刻不容緩。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論效果如何,廈門的零排放標準是邁出了第一步。但包括發酵床技術在內的治污方法,還有尚待解決的問題,要想科學地做好這件事,需要政府的引導和財政傾斜、專家在嚴謹實驗基礎上的指導以及企業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