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1/10 9:09:00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閱讀數:
日前,記者從青海省農牧廳了解到,近年來,青海省把發展農區畜牧業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農民增收的長效源、加大投入,擴大規模,提升標準,農區畜牧業生產發展勢頭強勁。
養殖規模日漸擴大,養殖水平普遍提高
今年,西寧市市郊建起了養殖規模均在10萬只以上的3家蛋雞養殖場,每天可向西寧市場供應鮮雞蛋10~12噸;西寧畜豐養殖場專門從事肉羊育肥,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年出欄能力達到5000只;民和廣源畜牧養殖公司年自繁自育綿羊1萬只。農區大部分規模養殖場把飼料的科學搭配和規范飼養作為提高養殖效益的重要途徑。民和天際肉牛場,年出欄肉牛近2000頭,凈肉產量達到350~450公斤/頭,飼養期5~6個月,平均活體日增重達2公斤以上。
規模養殖標準化程度不斷提升
據了解,青海省農區大部分新建的規模養殖場(小區)養殖品種明確、發展方向清晰、布局合理、建設規范。樂都縣對農區畜棚建設嚴格實行統規自建,把標準化養殖理念貫穿于畜棚集中連片建設的全過程。
飼草料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高
青海各地結合當地實際,通過建青貯窖、氨化池,使農作物秸桿的利用率得到顯著提高。民和縣今年對玉米秸桿的利用率達到近30%。玉米青桿每畝產量可達5~6噸,每噸收購價350~400元/噸,經青貯后可滿足1頭成年牛一年的飼喂量。
項目資金拉動作用凸顯
今年農區畜棚建設成本為150~16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省級支農資金50元,只能滿足30%的建設資金。為此,青海省共安排農區畜棚建設任務8000棟,下發財政補貼2400萬元,農民爭取畜棚建設的積極性高漲,可有效拉動社會閑散資金48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