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9/16 14:11:00 來源:華龍網 閱讀數:
這周四打電話報告“母豬死了”,保險公司卻推諉說“查勘員下周一來”。記者近日在渝東北某區縣調研時,不少養殖戶反映,能繁母豬保險遭遇理賠難。
能繁母豬保險是一項國家政策性惠農保險。每頭能繁母豬交付60元保費,其中政府補貼80%,即48元,養殖戶只需交納12元。屬于責任理賠范圍內的死亡母豬,每頭可獲得1000元的賠付。
一位陳姓養殖戶告訴記者,他建了種豬場,存欄能繁母豬150頭。今年7月初天氣熱,有2頭母豬死了,他周四打電話報案,保險公司答復說下周一再來處理,讓他先窖到一邊,等查勘員來了再挖開拍照核實。
“這次又是這樣!”該養殖戶忿忿地說,9月9日一大早,他發現又有一頭母豬死亡,立即撥打保險公司電話,對方一接電話就說“忙”,讓他先自行淺埋,查勘員要下周一才能來。
“病死豬的尸體要深埋,或者采取焚燒、高溫蒸煮、深井密封等辦法進行無害化處理。夏天更是等不得,硬要當天處理才行。”該養殖戶說,如果尸體埋了之后再挖開,大量的病菌散發,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為這1000元,難不成要把附近豬場都污染了?這不是‘亂劈柴’么?”一氣之下,他雇了輛車,將病死的母豬拉到30公里開外的縣城,直接找到保險公司,最后經理出面,勘驗、拍照、定損、理賠,他才把死豬拖回處理。
記者隨機走訪了6戶養殖大戶,有的建有自繁自養的商品豬場,有的建的是種豬場,不約而同地反映保險公司存在理賠不及時或找理由拒賠現象,有2戶甚至表示想要退保。
對此,保險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表示,農業保險涉及面廣、人多,開展業務的對象廣泛分布于山區,地域的廣闊性與養殖戶的分散性給保險公司承保與理賠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難度。一般處理案件的時間并不長,時間主要花費在路途上。相隔最遠的兩個鄉鎮,距離往往超過100公里,如果再加上由鎮上到村社的距離,路程更遠。保險公司人手有限,難免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
據養殖戶介紹,過去,能繁母豬保險理賠,是由保險公司委托鄉鎮代理員,進行查勘、定損、取證等工作,有部分農戶與代理員聯合,故意編造虛假事故,虛報或擴大災害損失,騙取保險。從去年起,保險公司取消了鄉鎮代理員,直接由保險公司自己的查勘員進行查勘。這樣一來,雖然保證了保險公司不受損失,但是弊端也顯現出來——保險公司人手不夠,安排不過來,就采取拖延等辦法。
“一聽說理賠要好幾天,有的養殖戶等不及,往往自行處理。在這過程中,很難保證病死豬不流向市場。”采訪中,不少養殖戶表達了這樣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