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9/13 13:45:00 來源:經濟信息聯播 閱讀數:
破解“豬周期”
養殖戶生存不易 生豬散養10年減4成
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經濟信息聯播,繼續來關注財經頻道破解豬周期的特別報道。最近一段時間,豬肉再次創下新高,每斤十幾元的價格不光讓消費者看不懂,養豬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也都陷入困惑。在昨天的節目里,我們看到,養豬的賺到了錢卻不知道要不要補欄,殺豬的看著肉價高漲自己卻生存艱難,這樣的場景其實每隔上一兩年就會上演。隨著豬肉價格的漲跌起伏,所謂的豬周期循環往復,原有的生豬養殖格局也被改寫,大批曾經的生豬散養戶退出了,剩下的養殖戶則多半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今天我們來聽一聽大連養殖戶高俊濤的煩惱。深入了解一下豬周期的循環過程。
見到高俊濤的時候,他正在忙著碎粉玉米,給家里的豬配飼料。從起步時的幾十頭豬,到現在的500多頭豬,10多年來,配料、喂食、堆糞,所有養豬的活兒一直都是他和愛人兩個人自己動手。高俊濤說,養豬掙不掙錢,除了市場行情,主要就看防疫和養殖成本。他這些年,一旦發現豬有點毛病,幾乎就整日整夜跟豬待在一起悉心照顧,所以他養的豬一直就沒有出現過大批死亡的情況;另外,自己干還能省下雇人的花銷,在飼料的購買、投放方面也更容易精打細算。但即便是這樣,遇到大的行情波動個人就沒辦法了,他記得2004年到2005年的時候,生豬價格一度跌到2塊錢1斤,他手里的幾百頭豬一頭就要虧100多。
普蘭店市大劉家鎮花房村養殖戶 高俊濤:(虧的時候會不會想到放棄)不是長期的總往下掉 還是要堅持干 不是一批 賣完就沒有了 是一批一批的 這批豬價格不好下批豬就能漲上來 平衡一下
價格差的時候不急著退出,價格好的時候適當補欄,加上凡事親力親為,讓高俊濤不僅扛住了這10多年的多次行情波動,還把規模做大了不少。在現在的花房村,一說養豬誰都會提高俊濤,不過老高說這并不是因為自己是什么大戶,而是這個花房村500多戶、將近2000人里面,現在也只有自己還在養豬了。
普蘭店市大劉家鎮花房村養殖戶 高俊濤:以前是老百姓普遍都養 就是豬價錢太低了 賠錢了 老百姓就都不干了
在豬肉價格的起伏波動中,像高俊濤這樣的養殖戶只是少數,更多的養殖戶往往都是在價格高點蜂擁而入,等到生豬出欄又碰上過剩,不得不低價割肉,黯然退出。這樣連續賠上幾次錢,就再也不愿意進入這個領域。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以前,生豬散養比例約為77%,但到2010年底,已經降到了30%左右,10年時間整個生豬養殖的散養比重減少了4成,而在這個過程中,減少的養殖戶數無疑更多。
破解“豬周期”
專家:沖破魔咒要靠合理的規模養殖比重
其實,正是散養戶的大量減少,造成了整個生豬供給的缺口難以被迅速彌補。在專家看來,一方面,散養戶是豬周期發生的直接推手,另一方面,散養戶又最容易受到豬周期的沖擊,甚至黯然退出市場。怎樣才能沖破豬周期的魔咒呢,專家表示,生豬養殖應該盡快在規模和散養之間確立一個平衡點。
常年從事豬肉價格研究的王志丹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養殖戶都是根據當時的市場價格來選擇是否養豬,多養還是少養,但是豬的生產周期最少要五六個月,最長要兩年時間,一旦養殖戶做出了選擇,就只能被動地等待生豬出欄時的市場行情,由于散養戶一直在我國生豬養殖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面對價格漲跌,他們的選擇往往趨同,所以經常帶來生豬供給的嚴重短缺或嚴重過剩。今年豬價飛漲,很大程度上就是去年賠錢后的散養戶紛紛退出的后果。
天琪期貨研發部研究員 王志丹:至少30%以上的散養戶他們隨意進出,他們根據對終端市場價格的判斷,進出的舉措造成市場空缺,大型養殖場沒有能力來彌補這個缺口,散養戶的就對市場的供應產生較大的影響,供應不穩,價格就不穩。
王志丹表示,應對豬周期,有關部門很早就提出要完善信息發布機制,讓養殖戶掌握市場供需形勢。但事實上,統計整體的養殖規模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按照一直以來執行的標準,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下的叫散養戶,但出欄能力在100頭左右的所謂規模養殖戶在進入和退出上也相當隨意,這樣單純的規模養殖的數據并不能準確代表市場的實際供給能力。王志丹認為,有必要修正現有的散養戶界定標準,給政府部門掌握行業真實數據創造條件。
天琪期貨研發部研究員 王志丹:我個人認為他的年出欄在200頭以上,或者說他至少投資10萬到二十萬,進入市場之后不能因為短期價格波動,他就退出這個市場達到欲退不能的程度,才應該算是散養戶。因為他們要根據市場需求來確定自己的養殖規模,而不是根據市場價格波動來確定是該養還是不該養
在研究了從改革開放以來所有豬肉價格波動周期的數據后,王志丹發現近幾年豬周期變得更加頻繁,波動幅度也越來越大。業內有一個說法是豬肉價格三年一個波動周期,而從2007年到現在,四年就出現了三個周期。由于豬肉價格現在主要就是由供應量決定的。目前國能每年對生豬的需求在4.5億頭左右,如果說要保證市場上的供給能夠基本穩定,達到規模、在價格波動欲退不能的的養殖場,至少能供應總需求量的60%到70%。同時國家如果繼續加大對散養戶的防疫、科技的投入與支持,那么整體豬肉市場的供應將趨于穩定。在需求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只要市場需求能夠基本滿足,價格的波動也會逐漸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