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8/29 14: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數:
近年來,青海省以實現草原減畜、牧民增收、生態恢復為目標,不斷推進畜牧業合作社經營機制創新,著力發展生態畜牧業。截至目前,青海省牧區6州、326個村成立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其中30個示范村人均純收入達到4300多元。
青海擁有5.47億畝天然草地資源,但由于長期過度放牧,草原退化和沙化嚴重,已對生態安全構成威脅,畜牧業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青海省提出從七個方面推進草原生態畜牧業建設:
一是發展合作經濟組織,提高牧民組織化程度;二是加大投入,集中推進畜牧和水利設施建設,確保基本草原灌溉;三是加強畜種改良,優化畜種畜群結構,加大品種選育和推廣力度;四是推進產業化步伐,培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五是提高牧民素質,加強技能培訓,促進向非牧產業轉移;六是建立健全農牧區社會化服務體系;七是注重生態畜牧業與游牧民定居、三江源生態移民與青海湖生態工程建設相結合、協調推進。
記者從財政部門了解到,2010年,青海省用于畜牧業的項目資金投入超過億元,投資額相當于“十一五”前4年的投資總量。2011年,青海省籌集的各類支農資金達5.18億元,其中40%以上涉及生態畜牧業發展。
有了政策和資金的支持,青海省生態畜牧業蓬勃發展。預計到今年底,青海省草食畜出欄總量可達900萬頭(只),牛羊肉產量超過23萬噸,創造產值66.5億元。根據規劃,到2012年底,青海省將在牧區6州、883個牧業村全面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實現全覆蓋。到“十二五”期末,青海省要在滿足省內牛羊肉需求的同時,外銷量提高到7萬噸,產值達到78.82億元,牧區中度以上退化草場全部實行禁牧,其他草地全面推行草畜平衡制度,核減超載牲畜1500萬個羊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