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8/26 16:28:00 來源:天水日報 閱讀數: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新建規模養殖場9個,養殖小區6個,全縣畜禽總飼養量將達到229.36萬頭(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22561噸、3460噸、415噸,規模養殖真正舞起了甘谷畜牧業發展的龍頭。
——政府引導指明方向。甘谷因地制宜制定了“以渭陽標準化養殖示范園為中心,以渭河沿岸和散渡河、清溪河沿岸為主線,在東北片發展豬產業、西北片發展雞產業、南山片發展牛羊產業”的畜牧業產業布局;對每個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進行現場規劃設計和圖紙繪制,確保建設環節規范有序。同時結合省、市相關標準,制定了一系列規范確保養殖業健康發展。
——整合資金提供保障。采取以企業、農戶投入為主體、項目整合為補充、政府投入為引導的投資機制,今年全縣整合項目資金150萬元,安排養殖業扶持資金200萬元,協調養殖貸款2000多萬元,落實婦女發展養殖業小額貸款1500萬元,群眾自籌2648萬元,共整合資金6495萬元用于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建設。
——全程指導提供技術。該縣抽調技術干部30人(次)下派到新建的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進行蹲點指導,為每個小區(場)進行現場勘查和繪制圖紙,給養殖戶講解和指導養殖技術,長期指導小區(場)的修建和上養工作,幫助小區(場)建立飼養、免疫、無害化處理等各項制度,做到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從根本上杜絕各類問題的發生。
——樹立典型提供模板。確定豐裕養殖公司、弘宇養殖示范園為全縣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組織新建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實地參觀學習、探討建設經驗。通過示范引導、典型帶動,促進了全縣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建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為今后發展提供了標準模板。
——健康養殖以“安”為要。對新建的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嚴格堅持“六分離六配套”原則,對已建成的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進行標準化改造,初步實現良種、良舍、良法、良料、良防、良銷的“六良”目標;針對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污染處理難等問題,春秋兩季優先為小區(場)發放防疫藥品和消毒藥等防疫物資,并在小區(場)內確定專人進行防疫和消毒工作。
目前,全縣標準化養殖小區已達71個,規模養殖場120個,發展規模養殖戶14590戶,養殖專業村100個,扶持發展畜牧龍頭企業11家,登記注冊養殖專業合作社10個,畜牧業呈現出散養戶逐年減少,養殖規模逐年增長,產業格局逐步形成,發展模式逐漸豐富,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