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8/1 14:14:00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
針對群眾普遍反映的豬肉漲價問題,記者近日在山西生豬養殖大縣高平市對豬肉價格進行了追蹤調查,通過采訪當地生豬養殖戶、屠宰企業、經銷商等供銷環節發現,出欄量少、生產成本增加導致生豬價格上漲,企業為搶奪豬源競相提高收購價,產銷鏈條層層加價推高市場價格;市民則普遍反映豬肉價格上漲幅度超出承受能力,對豬肉消費量顯著下降。業內人士認為,受供應不足及成本推動影響,加之生豬養殖周期較長,豬肉價格還將持續高位運行。
--成本增加供應減少導致生豬價格大幅上漲
今年以來山西生豬收購價持續大幅上漲,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今年第二周生豬收購周均價從7元/斤一路上漲至第29周的10.6元/斤,同比上漲69.6%,達到今年以來最高點。
山西晉城市所轄的高平市去年生豬出欄量達到121.8萬頭,是山西省第一養豬大縣。目前當地生豬收購價為每公斤20元左右,而去年同期這一價格僅為10.4元。
高平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劉新平說,本輪生豬漲價始于去年下半年,已持續近一年之久,供應減少及養殖成本增加是推動生豬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一是生豬供應減少。劉新平說,2009年9月至次年6月,生豬價格連續9個月下滑,高平市養豬戶虧損面過半,導致很多養豬散戶退出市場。目前高平市生豬存欄僅60多萬頭,其中母豬7萬頭,均比去年同期減少10%以上。
高平市建寧鄉北社村養殖戶司巧玲和丈夫一起養了200頭豬,她說,受疫病影響,去年11月和12月,自家母豬產下的豬崽無一存活,大大影響了生豬的存欄量。
二是生豬養殖成本大幅增加。豆粕和玉米是豬飼料的主要原料,去年7月份以來,高平市玉米價格由1.84元/公斤漲至現在的2.30元/公斤,豆粕價格由2700元/噸漲至3500元/噸;10公斤重的仔豬,價格也從去年7月份的每頭200多元,漲到現在的550元。
年銷售1萬頭生豬的華康豬業公司是高平市*的生豬養殖戶之一,總經理張志忠說,一頭出欄生豬的養殖成本主要包括:仔豬550元、飼料費900元、防疫和治療及消毒費40元,直接養殖成本在1490元左右;若再加上4名技術員每年各4.5萬元的工資及和4000元的土地承包費,一頭豬的養殖成本約為1500元。
“按照7月中旬19.6元/公斤的生豬收購價,一頭100公斤的商品豬,利潤約為460元,但由于每批仔豬的死亡率都在15%左右。若去掉這筆死亡成本,每頭豬只能掙到391元,約合每公斤3.91元。”張志忠說。
--產銷鏈條層層加價推高銷售價格
高平市新勝肉類食品公司是江蘇雨潤集團的子公司,年可屠宰生豬200萬頭。華康豬業公司出欄的生豬主要銷往這里,正常情況下,新勝公司可收購高平市70%以上的生豬。
然而,受供應不足影響,新勝公司今年上半年生豬屠宰總量僅有20多萬頭。公司副總經理方新明說:“今年和去年相比,豬源少得可憐,面臨收豬難;由于各地都出現生豬供應緊張,經常有外地的豬販子來搶購生豬,他們可以給養殖戶當場付錢,因而更受小規模養殖戶的歡迎,為了同他們競爭,我們總是被動地抬高收購價格。”
新勝肉類食品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說,按照目前每公斤19.6元的收購價格,加上運費,到屠宰場的成本已達到每公斤20元;屠宰過程中,每頭豬的屠宰加工費和動物檢疫費約為14元,加上工作人員工資以及管理費用,每公斤豬肉的成本約合22元。
此外,屠宰場以高價收購回生豬后,還要進行精細加工,包括去除掉毛、頭、血、內臟和牙骨等,100公斤的生豬平均能剩下82公斤的豬肉,折合下來,平均每公斤豬肉的成本達到26.8元。
“按照27元/公斤的批發價,我們每公斤豬肉只能賺到幾毛錢。” 方新明說。
在高平市永興時代廣場大型超市內,記者看到價格標牌上寫著“五花肉30元/公斤,后腿肉31元/公斤,里脊肉32.6元/公斤”。該超市經理陳琦說:“我們以27元/公斤的價格從新勝肉類食品公司批發豬肉,運回來自己進行分割,算上運費、存儲費以及場地費、工作人員工資等,成本約合29元/公斤,目前幾種豬肉平均出售價格已達到31元/公斤,平均每公斤約2元的利潤。”
--豬肉價格上漲致銷量下降 基層期盼更多政策扶持
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豬肉價格偏高,老百姓購買能力下降,豬肉零售商的整體收益有所減少。
太原市五龍口豬肉市場是新勝肉類食品公司的另一個銷售渠道。7月18日所有豬肉的零售價格都在每斤15元以上,其中里脊達到每斤18元。
肉販劉天慶說:“我從高平市批發豬肉,每斤13.5元,算上運費以及市場管理費等,成本約為每斤14元,零售價一般在15元左右;如果再去掉骨頭、槽頭等雜碎,1斤豬肉純利潤還不到5毛錢。以前豬肉價錢低的時候,我一天能賣500斤肉,掙個二三百塊錢沒問題,現在一天只能賣200斤,只能掙100元左右。”
在太原市雙塔寺街的美特好超市里,豬肉價格比市場里要更貴一些:精瘦肉每斤16.5元,里脊肉每斤23元。市民李紅霞說:“現在豬肉太貴了,吃不起了,只好去買些雞肉、魚肉。”
近期在國家系列調控政策的影響下,生豬收購價出現趨穩甚至略有回落跡象。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顯示,山西生豬收購周均價29周、30周連續兩周維持在10.6元/斤后,31周每斤降略至10.35元/斤。同比漲幅已從27周的94.2%收窄至31周的60.5%。
劉新平、張志忠等人提出,從飼養仔豬到出欄要經過5個月左右,短期內山西生豬供應量不會大幅增加,預計后期生豬和豬肉價格仍將高位運行。由于我國生豬市場發育不完善,政府很難對其進行調控,豬肉價格的漲跌也主要依靠市場的自身調節。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從長遠利益著眼,著力發展壯大生豬產業,以期維護豬肉市場的長期穩定。
首先,加大對生豬產業的扶持力度,把更多補助資金用在規?;呢i場建設,例如種豬培育、標準化養殖、疾病防控等方面,以抵御生豬價格“過山車”引發的風險。其次,盡快發展和完善生豬行業協會或專業合作社等中間組織,使之充分發揮對市場供給和價格的調節作用。最后,在適當時機,通過發布供求信息等方式,指導養豬戶合理安排生產,保證生豬市場的供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