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色-国产在线观看一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色老板在线影院

歡迎來到 畜牧家禽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鄭重申明 | VIP服務 | 加入收藏 | 網址導航 | 農業網

畜牧家禽網首頁 >  資訊中心 >  市場評論 >  揭秘中國牛奶為何全世界最差 不向外國學習因派系之爭

揭秘中國牛奶為何全世界最差 不向外國學習因派系之爭

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7/21 13:58:00 來源:騰訊 閱讀數:

  中國的生乳質量,可以說是全世界最低的了。

  這本不算一個“新”聞,但當“乳業大炮”王丁棉在某會議上喊出“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準,是世界乳業之恥!”的時候,人們還是被震住了。

  導致王大炮再度發射的,仍然是衛生部去年敲定的“乳業新國標”。

  在新的國家標準中,生乳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于2.95%降到了2.8%,細菌含量(菌落總數)從2003年的不超過50萬提高到200萬。

  這一質量標準被媒體稱為“歷史新低”,“一夜倒退25年”。

  為什么,中國人制定了全世界最差的牛奶標準?

  牛奶標準落后的現實因素

  中國乳業國標遠落后于國際水平

  一直以來,對于生乳(又稱鮮乳),中國奶業從不乏標準,引用最頻的當是1986年農業部頒發的收購標準,以及2003年衛生部的鮮乳衛生標準。

  三鹿事件后,奶業標準混亂之弊屢被提及。2009年初,衛生部受托領銜清理原有乳業標準,再造新國標。

  此前國務院曾明確要求“把提高原奶質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總數”。前有國家指導思想,后有三鹿事件血般教訓,大家都認為,新國標必將更趨嚴格。

  然而,2010年4月,等到千呼萬喚的新國標正式頒布時,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若單純從數值上看,新國標甚至連25年前都不如了,乳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總數則從2003年的每毫升50萬下調至200萬,均為歷史新低。在丹麥,在新西蘭,在幾乎所有的乳業大國,生乳蛋白質含量標準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總數,美國、歐盟是10萬,丹麥是3萬,更是嚴至中國的數十倍。

  年近八旬的原國家乳制品訂標組副組長曾壽瀛質問:“世界上哪一個國家的標準放低至此?二十多年來一直沿用的歷史經驗,為什么驟然被推翻?”

  現實因素:中國生乳質量的確太差

  但“七十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11個部委機構的聯合”不可能完全是擺設,“全球最低標準”的背后,是尷尬的現實——中國的生乳質量的確太差了。

  的確,1986年國標中的蛋白質含量是2.95%,但這個2.95%卻并非強制標準,從沒有被嚴格遵守過,所謂的“一夜倒退25年”并不嚴謹。比如遼寧奶協秘書長就說,他們發現40%的奶戶原奶質量不能穩定在2.95%之上。農業部官員亦表示,“沒有哪個企業敢說它沒有收過2.95%以下的牛奶。”

  從1986年的舊生乳國標頒布至今,中國奶牛的養殖水平仍在低水平徘徊,生乳質量也沒有順時改善,反而頻露混亂之相。這就是必須正視的無情現實。

  甚至有專家認為,三聚氰胺事件之所以爆發,正是因為過去的生乳標準強調蛋白含量的要求太高了,部分散戶奶農達不到要求,才不惜鋌而走險。

  生乳質量為何會這么差?

  中國乳業 一地雞毛

  個體散養模式 降低了牛奶質量

  中國奶牛的小規模養殖比例較高(超過70%),因養殖水平低、奶牛生存環境較差導致菌落控制不易;同時,粗飼料結構單一、奶農不舍得花錢購買優質飼料,導致即使是良種奶牛蛋白含量也偏低。

  根據國內外養殖經驗,奶牛養殖是一個標準的專業化、集約化產業,發達國家的平均飼養規模至少要在50頭以上,而我國飼養5頭以下的比例為32.4%。

  縱觀過去十幾年來中國奶業的飛速發展,可以看出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不少國家擁有的奶牛總數不如中國多,但產奶總量和質量卻遠遠高于中國,正是因為中國新增的奶牛大多處于個體散養狀態。而中國奶業的發展,也是基于數量上的粗放式增長,在單體增長上幾乎無所作為。

  這樣的養殖模式,是“政策之果”

  改革開放之后,尤其是近十多年來,各地政府一直把“穩定國營和集體奶牛場、大力發展個體養殖戶”作為當地原料奶生產的指導方針。并動用國營和集體的力量,扶持群眾養奶牛,還采取低息貨款、劃分飼料地,以奶換料等政策,鼓勵奶牛專業戶,抓家庭奶牛場,出現了一批奶牛專業村。

  任何會危及個體養殖的事件,都會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

  比如黑龍江曾出現過飼料漲價幅渡過高,養牛效益下降的問題,并挫傷了養牛農戶的積極性。為此,黑龍江省政府下發了關于解決當前奶牛生產滑坡問題的緊急通知,調整了飼料和鮮奶的價格,扭轉了奶牛生產滑坡的局面。

  而本次農業部門棄2.95%取2.8%的用意之一,正是怕強制性新國標定高了,要么會增加散戶奶農造假的幾率,要會么“萬一出現企業拒收,奶農倒奶,則事關三農穩定的大局了”。

  中國為何不向國外學習

  中國不是沒有搞過大規模奶牛養殖,從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政府一直都限制私人養牛,也不允許私人投資奶牛業,奶牛生產者只限于國營或集體奶牛場。

  根據多年數據對比顯示,國有大型奶牛場的平均產奶量遠高于個體散養戶。

  但這樣的國有大型養殖卻有個致命問題:公有產權導致勞動激勵低、勞動積極性不高,缺乏節約成本的內在動力。隨之帶來的是國有奶牛場的成本過高。

  如果說個體養殖是“低投入低產出”,那么國有奶牛場就是“高成本高產出”。兩者都不會帶來高收益,而國有奶牛場還會帶來國家資金投入等一系列問題。

  此外,一些民間資本打造的“奶業基地”正在蹣跚中起步,卻屢遭不正當競爭的侵害。

  牛奶標準落后的人為因素

  中國奶業振興態勢分析會

  我國乳品行業存在兩大派系

  我國乳業行業目前存在兩個協會, 一個是中國奶業協會, 一個是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奶協的主管部門是國家農業部,乳制品協會的主管部門是國家發改委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奶協和乳協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各自為政、針鋒相對。

  奶協代表著部分南方奶企的利益,倡導鮮奶。

  乳協代表著部分北方奶企的利益,倡導常溫奶。

  所謂鮮奶,即“巴氏殺菌奶”,通過低溫消毒后,營養流失少,原汁原味,在國際上通行。

  所謂常溫奶,即“超高溫滅菌奶”,營養流失較多,但可長期保存,易于長途運輸。

  國家標準,正是“派系斗爭”之后的產物

  新國標的制定從始至終,一直被人指責受企業干擾。最具代表性的細節是,新國標起初吸納了某些大企業參與,這本是國標制定的慣例,但后來引發指責,最終的折中結果是,新國標有史以來第一次沒了起草人和起草單位的欄目。

  新國標專家起草組組長王竹天也承認,新國標是“各方利益協調后的產物”。

  在2009年5月的一次專家研討會上,某乳業公司質量總監制定的《酸奶安全標準》遭到對方陣營的炮轟,對方認為應杜絕該公司掌握而自己并不掌握的新技術。這引發很多與會者的反感,而該公司質量總監也被氣得“渾身發抖”。

  而在6月份的專家組會議上,關于蛋白含量的爭議,“會場就像是鐘擺,左邊喊2.8,右邊喊2.95,甚至還有喊2.7的,莫衷一是。”

  到了8月份,雙方似乎在博弈后取得了共識:常溫派系認可了巴氏奶標鮮的地位,易于其市場識別;而在蛋白質標準上,則適當傾向于常溫派系陣營的訴求(2.95%)。“再也聽不到2.8%的呼聲了”。

  但局勢在此之后再次急轉直下,代表養牛業利益的中國奶協接管了剩下的程序——先是兩個月后的公開征求意見稿中,蛋白質含量標準被折中為2.95%,附加每年5-9月為2.8%,至正式發布稿,則只余2.8%了。

  一年后,衛生部聲明,“據調查,標準頒布以后,絕大多數奶農贊同現行生乳國家標準。”

  乳品企業混亂競爭,導致牛奶質量止步不前

  2004年,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年會的現場,一位山東乳品公司老總上臺演講。語氣激動地指責“兩家上市公司”到該企業的奶源基地搶奶,“投資幾個億的基地還不如幾毛錢的利潤。”

  在原本應該注重奶源地建設的時候,乳品企業依然醉心于通過低價戰及不正當競爭搶占市場。

  4年之后的那個夏天,由于“考慮到市場的巨大需求,各家企業對奶源爭奪都很激烈”,三鹿領導班子決定,對已被封存的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在10毫克以下的予以放行。之后,由于市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一標準又被放大到了15毫克……

  中國乳業目前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補課——為奶源建設上的工作缺失做出彌補。

  普通消費者如何應對

  乳品新國標對日常生活影響有限

  雖然國標中,生乳蛋白質標準下降了,不過對于最終產品影響不大。

  生乳是指無任何成分改變的常乳,當奶制品經過加工成奶粉后(其實我們日常喝的部分常溫奶和巴氏奶都是用奶粉沖的),水分揮發掉,蛋白質含量遠高于生乳。

  此外,與原來的標準相比,每100克里蛋白質含量只減少了0.15克,這對人體營養補充影響不大。因為人體每天所需的蛋白質主要來源并不是奶,而是谷物、肉類、豆類和蛋。

  至于“細菌含量增加”,除了口感上的損失外,對于沒過期的巴氏奶(中國式高溫消毒)和大部分常溫奶(完全殺菌),其實影響并不大。

  更何況,就算之前的2.95%,也是個幌子,一直也沒有執行到位,現在把這個羊頭扔了,狗肉就不能吃了?

  實際上,最可悲的是,中國消費者花著“鮮奶”的錢,擔著“三聚奶”的心,喝著“奶粉”沖泡而成的乳制品。而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一局面并不會很快得到改觀。

  兩年多年,中國乳業經歷了“三聚氰胺”危機,誰曾想到,在奶品問題被暴露得越來越多的時候,乳業標準不升反降了。這不是縱容是什么?

畜牧家禽網編輯:vegnetckz

首頁 打印 字體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