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7/18 8:59:00
來源:中國養殖網
閱讀數:
赤峰市翁牛特旗全力推進肉牛產業發展,肉牛年出欄規模已達到12萬頭,育肥牛產業發展已連續幾年處于全市前列。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肉牛產業,該旗在確立育肥牛發展模式上充分考慮到廣大農牧戶現有的經濟實力和借貸能力,既讓老百姓養得起、養得好,又能降低養殖成本,減少投資風險,獲得*效益,全旗確立了“高標準、規模化”的發展思路,結合實際推行五種發展模式帶動育肥牛產業發展。
企業帶動園區型。集中多方面項目資金,建設育肥牛養殖園區,采取集中飼養人畜分離,封閉式、科學化飼養管理方式,廣泛吸納旗內外養殖戶入駐養殖園區,同屠宰加工企業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以契約的形式把養殖戶納入肉牛生產的“第一車間”,畜牧部門提供優質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技術,公司負責收購育肥牛,初步形成產銷體系。如今,赤峰利源肉類加工有限公司育肥園區、白音他拉草原站育肥園區、翁旗二酒廠育肥園區等依托利源公司、他林草都公司,年出欄育肥牛達到5000—10000頭規模,全旗計劃發展年育肥出欄1萬頭左右育肥園區5個。
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帶動型。將有養殖技術和資金能力的養殖戶集中起來,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優勢作用,帶動廣大養殖戶大力發展集約型、規模化、標準化育肥牛養殖,有效地提高了育肥牛產業社會化組織程度。合作社采取訂單式飼養,實現了市場零風險、管理零風險、貸款有擔保、投入零風險。另外合作社成員及訂單養殖戶實行統一供架子牛、統一供飼料、統一防治用藥,保障了肉牛及其產品質量安全。計劃發展年育肥出欄2000頭以上協會、專業合作社20個。
專業村帶動型。整村推進,一村一品,本著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原則,按照“統一圈舍標準、統一飼喂技術、統一飼料配方、統一飼草貯備、統一防疫程序、統一市場銷售”的標準提供全方面的綜合服務,增加了育肥牛飼養的科技含量。計劃發展年育肥出欄1000頭以上專業合作社30個。
養殖大戶帶動型。實踐證明,養殖大戶在推進全旗肉牛產業方面帶動作用不容忽視,他們自覺接受新品種、新技術,通過他們用生動的例子引導四鄰并帶動全村。計劃培育年出欄育肥牛100頭以上的大戶330戶,其中超過500頭的30戶。
牧區家庭牧場模式。重點在東部牧區建高標準生態家庭牧場進行水、草、林、機、料五配套。采取自繁自養的形式發展育肥牛產業,計劃建設高標準年育肥出欄500頭以上的牧區家庭牧場3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