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7/13 9:01:00
來源:每日甘肅
閱讀數:
日前,美國邦斯美集團與甘肅省簽訂肉牛產業合作協議,最終選擇與張掖在肉牛產業上進行高層次合作。在甘肅天然優質畜產品及生產體系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張掖市蓬勃發展的肉牛產業更是備受國內外專家關注,專家認為張掖的西門達爾基礎母牛群在國內目前少有,同時在國內基礎母牛數量普遍下降的情況下,張掖市基礎母牛穩中有增,肉牛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目前國內肉牛產業普遍面臨優質基礎母牛數量下滑的窘境。如國內一流品質的山東“魯西黃牛”,因缺乏對基礎母牛的保護,現已沒有優質母牛牛源。同時隨著市場需求增多、肉牛屠宰量上升,出現“宰了大牛宰小牛、宰了小牛宰母牛”的現象,亟須保護基礎母牛。
張掖市在發展肉牛產業中,始終牢牢保護和培育基礎母牛種群。該市以西門達爾品系為主對黃牛種群進行改良,近兩年市財政投入7000多萬元,從信貸資金、基礎母牛保護、幼犢繁育等方面扶持肉牛產業,還實施能繁母牛“零費用配種”等扶持政策,夯實了肉牛產業發展基礎。目前,張掖市基礎母牛數量不降反升,比2007年增長57%,達32萬頭。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曹兵海教授認為:“張掖32萬頭的西門達爾高代雜種基礎母牛群,目前在全國也是少有的單一種群。”
同時,張掖市以組織實施“百萬頭肉牛基地建設工程”為突破口,擴張肉牛養殖規模,大力發展養殖小區、專業村社、規模養殖戶,強力推進肉牛產業。肉牛產業已成為該市農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增收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到2010年,全市肉牛飼養量達到77.3萬頭,比2007年增長44%,出欄量19.7萬頭,增長70%。著名畜牧學家、中國工程院張子儀院士評價說:“張掖肉牛發展模式開了國內肉牛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