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6/8 11: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閱讀數:
一直以來,網絡上總流傳著一張“六個翅膀四條腿怪雞”圖,加之如今雞肉需求量日益猛增,令人心生疑團:肉雞養殖中是否增加激素?
在日前由中國畜牧業協會主辦,中國肯德基支持的“肉雞養殖與消費安全”論壇暨消費者探訪日活動上,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畜牧獸醫所副所長文杰研究員表示,肉雞之所以生長快、出欄早,主要得益于不斷優化的品種和科學飼養。
專家:激素將增加肉雞患病風險
“現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沒有發現在肉雞養殖過程中使用激素的情況。激素價格昂貴,技術要求復雜,而且添加使用激素在中國及世界上都是明令禁止的違法手段。”中國農科院畜牧獸醫所研究員、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張宏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中國畜牧業協會于2010年11月9日~11月23日期間,委托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對我國快大型白羽肉雞產品抽樣進行關于激素含量的定性、定量的全面檢測工作,共檢測了上海、北京、廣州三地來自超市、農貿市場和肯德基等餐廳的27個雞肉樣品中的激素含量,檢測的激素種類包括可能導致性早熟,并可能具有增肥、致癌效果的雌激素類、孕激素類、合成類固醇類、玉米赤霉醇類等共計32種。涉及激素達32種,其中內源性激素5種,外源性激素27種。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激素均未檢出。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農業部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管理條例第41條中明確規定,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藥品。國內外的研究同時表明,添加使用激素對于促進肉雞生長其實并無效果,而且還會增加肉雞患心臟疾病、腹水等疾病的風險。
預測:未來雞肉或將取代豬肉地位
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國雞肉產量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續增長。
雖然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大雞肉生產國,但我國目前的人均雞肉消費水平與國際水平相比尚存較大差距。2009年的數據顯示,美國的人均雞肉消費量42.2 公斤,沙特人均消費量40.6 公斤,巴西人均消費量39.3 公斤,均遠高于我國人均12公斤的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人的肉類消費結構在發生著變革,紅肉消費逐年遞減,而以雞肉為代表的白肉消費正逐年遞增。預計到21 世紀30 年代,雞肉將超過豬肉成為中國大眾肉類膳食結構中的主流消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