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6/7 10:48:00 來源:甘肅日報 閱讀數: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甘肅天然優質畜產品與生產體系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獲悉,我省調整優化畜牧業經濟結構,改變傳統的“逐水草放牧”方式,逐步走上了農區秸稈利用型的發展路子,初步改善了草原生態環境。
為了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2008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啟動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出臺了《甘肅省草食畜牧業發展扶持辦法》,累計整合籌措6億多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牛羊產業大縣。全省形成了以隴東、河西及甘南牧區為主的肉牛生產基地,年出欄肉牛100萬頭;以河西、中部、南部為主的肉羊產業帶,年出欄肉羊近900萬只;以蘭州、酒泉、臨夏、張掖為主的奶牛基地,年存欄奶牛12萬頭。
我省按照農牧優勢互補、資源高效利用、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發展草食畜牧業。在牧區推進草原承包、圍欄放牧、輪牧休牧工程,引導牧民從單純放牧轉向放牧與舍飼圈養相結合;以季節性放牧、劃區輪牧等途徑興草興牧,改變了“逐水草放牧”的粗放型畜牧業方式,草畜生產資料得到科學配置。目前,全省牧區、半農半牧區草原承包面積達1.8億畝。全省1800萬畝人工種草和10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年產秸稈飼草、糠麩2000多萬噸。同時,我省還在牧區優化畜群結構,良種繁育,產羔產犢;在農區擴大養殖規模,規模育肥,加快出欄;在農區、農牧交錯區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1100個、養殖場2426個,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目前全省農區牛羊肉產量占全省總量的85%以上,牛奶產量占全省總量的77%,畜牧業邁入持續穩定的良性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