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5/27 11:01:00 來源:經濟視點報 閱讀數:
記者從5月19日河南省2011年畜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會議上得知:河南省畜牧局將會同河南省公安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瘦肉精”有獎清繳行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會議精神不僅由省市縣多級畜牧、公安部門直接敦促執行,而清繳范圍也由豬肉擴展到肉牛、肉羊養殖場戶和活畜收購販運企業。與之相匹配的是,近階段河南多方專項深入整治的措施、方案也紛紛出爐。
與此同時,河南整個養殖企業已開始了行動:近兩個月來,河南包括雛鷹農牧、牧原食品股份等在內的多家企業紛紛上馬動輒百萬頭以上的生豬養殖項目。
有業內人士坦陳,食品安全危機事件無形中催生了企業生豬養殖的熱情。接下來,對生豬養殖企業來說如何保障安全的源頭生產顯得任重道遠。
河南再現養豬熱潮
3月18日,雙匯集團就對媒體表示,雙匯目前生豬自養比例在1/3以下,意即外購生豬超過2/3。接下來公司將會擴充上游養殖比例,以加強對產業鏈的控制力度。
雙匯的養豬計劃釋放出一種積極的信號。接下來兩個月,包括雛鷹農牧、牧原食品股份等河南龍頭生豬養殖企業在內的大型生豬養殖項目紛紛宣布上馬,集中力度和規模可謂空前,河南再現生豬養殖熱潮。
最早行動的是河南雛鷹農牧
3月18日,三門峽陜縣與雛鷹農牧舉行50萬頭生態豬養殖項目合作意向書簽字儀式;5月10日,三門峽陜縣與雛鷹農牧的項目合作開始奠基,而先前的養殖數量也由50萬頭提升為100萬頭,3個月后,那里將建成一個占地20萬畝的生態養豬產業園區。
與此同時,雛鷹農牧在三門峽的養豬區域也擴展到陜縣、澠池、盧氏三縣,明年年底前,一個數量為200萬頭左右、全球*的生態養豬產業園將在三縣全部投產。
不僅是雛鷹農牧,牧原食品股份也隨即啟動了大型生豬養殖項目。
3月20日,牧原食品股份打造的200萬生豬養殖項目落地河南省鄧州市;而一個多月后的5月14日,牧原食品臥龍公司150萬頭生豬項目在南陽市臥龍區陸營鎮投產。
而在4月28日,汝州也出現規模空前的生豬養殖項目:汝州三源牧業投資2.3億建設20萬頭種豬、商品豬養殖基地。
不僅如此,記者從河南多地了解到,盡管瘦肉精事件嚴重挫傷和打擊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散戶生豬養殖的積極性,但絲毫沒減輕大中型養殖企業的投資激情。
有關業內專家分析,一方面近期肉價竄漲有一定刺激作用,而市場本身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一方面只要“豬糧安天下”大市場猶在,豬肉仍是剛性需求,而這或許是大中企業養豬計劃不受影響反會借機擴產的原因所在。
規模化養殖成趨勢
“對于幾乎不養豬而嚴格來說是豬肉加工企業的雙匯來說,它是有點冤。”河南一家生豬養殖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整個產業鏈最關鍵的還是養殖,要搞好生豬養殖并非易事,比如雙匯不缺資金,但缺技術、模式和人才。
這位企業高管還介紹,雙匯歷史上不止一次嘗試進行生豬規模養殖,但養豬實際上是一個農業化生產過程,整個飼養過程要尊重自然規律、找到好模式和專業人才。
河南另一家生豬養殖企業內部人士也表示,生豬養殖成本高、風險大,整個養殖過程涉及種豬培育、防疫、飼養、衛生等多個步驟,任何一個點出問題都可能導致巨大損失,而整個養殖過程又沒有捷徑可走,這是一個典型的附加值最小的環節。
記者采訪的多家養殖企業負責人均表示,由于單頭豬養殖成本高,靠“量”提高盈利已成為一種行業共識,未來生豬規模化養殖已成為行業趨勢。
來自國家商務部此前宣布的信息顯示,在未來兩三年中現有的2.2萬家生豬企業會減少一半以上。
也就是說,國家將加快對落后屠宰產能的淘汰,降低散養及小規模豬場比例,行業份額將加速向龍頭企業集中。
雛鷹農牧董秘吳易得告訴記者,去年雛鷹農牧的生豬產量為67萬頭(包含仔豬、種豬、商品肉豬在內),今年估計會達到100萬頭以上。
吳易得指出,規模養殖是未來的大趨勢。目前國內*的是溫氏集團的49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它旗下不僅有上市公司,還有*研究院,大得像個王國。而河南*的生豬養殖規模也不過百萬頭左右的產量。
他進一步表示,雛鷹農牧將在近期幾年內,借助成熟的“雛鷹模式”繼續做好養殖主業、擴大養殖規模,以切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河南省肉類協會會長劉承信表示,河南生豬養殖發展水平層次不一,規模上大都以幾千頭及散養為主,這也是造成安全監管難的直接原因。
“規模的散、小,恰恰也說明河南在規模化緊密養殖這一塊大有可為。”劉承信表示。
不過劉承信也指出:“但是一般來說,規模在50萬頭以上單污染問題就非常嚴重。因此要規模化發展生豬養殖需要政府、企業等各方協調把控,應逐漸建成適合河南特色的養殖模式,建立一整套的檢測、監管、防疫、組織及宣傳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