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5/25 16:08:00 來源:南充晚報 閱讀數:
創業之初,當了三年教師的黃敏和丈夫借款2.5萬元,在廣漢創辦了集蛋雞養殖、飼料加工、禽病防疫為一體的作坊式企業。2006年,夫婦倆將這一成功經營模式“復制”到南充,將小作坊變成了犬公司,僅養殖場的技術改造,就投入了億元資金。
身穿白色大褂小心翼翼地給小雞注射疫苗,昨(24)日,順慶區一家大型禽業公司的董事長黃敏一邊給剛出生的小雞防疫,一邊向記者講述10多年的艱辛創業路。
走下講臺女教師辭職創業
黃敏是廣漢人,1991年畢業于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由于成績優秀,黃敏順利地到攀枝花市一重點中學當上了高中教師。經歷了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激情,黃敏發現小小的三尺講臺無法實現心中的夢想。1994年,想出去闖一闖的黃敏作了一個讓朋友們覺得十分荒唐的決定:辭職。
辭去工作后,黃敏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干什么。為了生活,黃敏販過水果,在蛋糕店當過學徒,還養過魚。199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美敏聽了一場四川省畜牧專家的講座,自己的專業是生命科學,為什么不走養殖之路呢!
1998年黃敏和丈夫向親戚借了2.5萬元,養起了3000只蛋雞,隨后開辦了一家雞飼料加工作坊,并推出了禽病服務業務。兩人起早摸黑地干,一條龍的經營模式慢慢地在市場站穩了腳跟。6年時間,夫妻倆創辦的多家養殖場就發展到年飼養7萬只雞的規模,每月對外加工飼料400噸,*的養殖場面積達到200畝。
投資億元小作坊變成大公司
由于丈夫是地地越道的南充人,在廣漢挖到笫一桶金后,夫妻倆賣掉廣漢的養殖場,決定到南充發展。這一決定又讓朋友們覺得十分荒唐。“朋友都說說,廣漢的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的,為啥又要另起爐灶,瞎折騰!”黃敏笑說告訴記者,2006年,她和丈夫在南充順慶慶區繼續創業。由于在廣漢市一直是小作坊式經營,到南充后,黃敏和丈夫決定將事業做大儆強,于是申請注冊公司,當年第一批養殖了1.6萬只蛋雞。
不同于一般的養殖戶,大學生出身的黃敏十分注重技術改造,一步步擴大公司規模。通過技術改造,以前養1萬只蛋雞需要5-6名工人,而現在養10萬只雞只需要8-10名工人。同時,為了盡量減少污染,螢敏還將雞糞用于生產復合肥。
去年,黃敏和丈夫又作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決定,大幅度削減養殖數量,投入上億元對公司進行全新的技術改造。黃敏告訴記者,三年技術改造后,公司年蛋雞養殖規模將達到130萬只,并將以養殖業為中心發展其他產業,走“大農業”的路子。